感冒后不要隨便服用抗菌素,并不意味著感冒與抗菌素徹底“絕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0%-90%由病毒引起,10%-20%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菌素。細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應根據患者的病情、抗菌素的作用特點、感染部位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擇抗菌素,以免出現藥物過敏反應或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細菌感染以咽痛、流黃膿涕等為主要癥狀。血象為白細胞計數上升,中性粒細胞升高。
老幼體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竇炎、扁桃體炎等)者更易感染,可表現為先病毒感染而后繼發細菌性感染。對體弱、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時應密切觀察病情,一旦合并細菌感染及時應用抗菌素,否則發熱難退、癥狀難以緩解,引起嚴重的并發癥。
抗菌素的治療性應用
⑴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病毒性感染者,均無指征應用抗菌藥物;
⑵盡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病原種類及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住院病人必須在開始抗菌治療前,先留取相應標本,立即送細菌培養,以盡早明確病原菌和藥敏結果,門診病人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送驗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⑶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特點及其體內過程特點選擇用藥;⑷抗菌藥物治療方案應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訂。
抗菌素的預防性應用
⑴用于預防一種或兩種特定病原菌入侵體內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
⑵預防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感染可能有效;
⑶患者原發疾病可以治愈或緩解者,預防用藥可能有效;
⑷普通感冒預防性用藥,既缺乏指征,也無效果,并易導致耐藥菌感染,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