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膜性腸炎為抗生素療法的嚴重并發癥,病死率高達44%。幸運的是兒科病例較少。最容易引起偽膜性腸炎的抗生素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實際上所有口服抗生素均可引起偽膜性腸炎,因此有“與抗生素有關的結腸炎”的提法。抗生素抑制腸道正常菌群,而耐藥的難辨梭狀芽胞桿菌乘機繁殖,并可產生腸毒素,使結腸粘膜發生壞死和形成偽膜。偽膜是由纖維素,壞死細胞和少量炎癥細胞構成的。病情嚴重的患兒可發生腸穿孔及中毒性休克。
常見癥狀有腹瀉、發熱、腹痛、腹脹、惡心和嘔吐。腹瀉常在抗生素療程中的第2~9天發生,大便水樣或粘液樣,可帶血液,常排出偽膜。大便涂片和大便厭氧培養可發現難辨梭狀芽胞桿菌。輕癥病人停用抗生素后5~8天癥狀消失,重癥病人可發生脫水和丟失大量白蛋白,形成低白蛋白血癥,產生腹水、胸膜滲液和四肢末端水腫。如果劇烈腹瀉未引起醫生重視,繼續使用抗生素,可發展成中毒性巨結腸、腹膜炎和敗血癥。也有極少數病人用抗生素的時候未發生腹瀉,但在停用抗生素2~3周后發生偽膜性腸炎。診斷偽膜性腸炎必須根據乙狀結腸鏡的檢查結果,病變結腸粘膜發紅、水腫和多發性黃白色隆起斑點。如懷疑此病,必須停用有關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