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缺鐵性貧血是妊娠期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正常非孕婦女,鐵的微量排泄和代償攝取量保持著動態平衡。妊娠4個月以后,鐵的需要量逐漸增加,所以,在妊娠后半期約有25%的孕婦可因吸收不良,或因來源缺乏致使鐵的攝入量不足,產生缺鐵性貧血。
臨床表現
輕者皮膚粘膜略蒼白,無明顯癥狀。重者面色黃白,全身倦怠、乏力、頭暈、耳鳴、眼花,活動時心慌、氣急、易暈厥,伴有低蛋白血癥、浮腫、嚴重者合并腹水。
疾病描述
由于胎兒生長發育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對鐵的需要量增加,尤其在妊娠后半期,孕婦對鐵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發生缺鐵性貧血,嚴重貧血。易造成圍生兒及孕產婦的死亡,應予以高度重視。
癥狀體征
1.對孕婦的影響
輕度貧血影響不大,重度貧血(紅細胞計數1.5x1012/L、血紅蛋白50g/L、血細胞比容0.13)時,心肌缺氧導致貧血性心臟;胎盤缺氧易發生妊高征或妊高征性心臟;嚴重貧血對失血耐受性降低,易發生失血性休克;由于貧血降低產婦抵抗力,易并發產褥感染,危及生命。
2.對胎兒的影響
孕婦骨髓和胎兒是鐵的主要受體組織,在競爭攝取孕婦血清鐵的過程中,胎兒組織占優勢,而鐵通過胎盤又是單向運輸,不能由胎兒向孕婦方向逆轉轉運。因此,一般情況下,胎兒缺鐵程度不會太嚴重。但當孕婦患重癥貧血時,會因胎盤供氧和營養不足,引起胎兒發育遲緩、胎兒窘迫、早產或死胎。
疾病病因
胎兒生長發育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對鐵的需要量增加,尤其在妊娠后半期,孕婦對鐵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
病理生理
鐵是人體的必需元素,是制造血紅蛋白的必要原料。正常成年婦女體內含鐵總量約2g,主要以結合方式存在,是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約占65%,其余35%以鐵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和過氧化酶等形式存在,可利用的貯備帙約為20%。據WHO公布的資料,不少婦女在非孕期已存在鐵的攝入不足,故孕期可利用的貯備鐵僅100mg左右。
妊娠婦女對鐵的需要量明顯增加,胎兒生長發育需鐵約350mg,母體血容量增加需要鐵的約為650mg,扣除妊娠全過程五月經來潮的失血,約積存鐵200mg,故孕期需鐵800mg。每日飲食中含鐵10-15mg,吸收利用率僅為10%,約1-1.5mg.而此時孕婦每日需鐵至少4mg。至妊娠后半期鐵的最大吸收率可達40%,仍不能滿足需求,若不給予鐵劑治療,很容易耗盡體內的儲存鐵造成貧血。
診斷檢查
1.病史
既往有月經過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史胃腸功能紊亂導致的營養不良等病史。
2.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象為小紅細胞低血紅蛋白性貧血。必備條件是血紅蛋白<100g/L,紅細胞的必備是3.5x1012/L,血細胞比容<0.30,而白細胞計數及血小板計數均在正常范圍。
(2)血清鐵濃度能靈敏反映缺鐵狀況,正常成年婦女血清鐵為7-27μmol/L,若孕婦血清鐵6.5μmol/L(35μg/dl),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3)診斷困難時應作骨髓穿刺,骨髓象紅系造血呈輕度或中度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骨髓鐵染色可見細胞內外鐵均減少,尤以細胞外鐵減少明顯。
治療方案
1.補充鐵劑
2.輸血
3.預防產時并發癥
疾病預防
1.妊娠前積極治療失血性疾病如月經過多等,以增加鐵的貯備。
2.孕期加強營養,鼓勵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雞血、豆類等。
3.妊娠4個月起常規補充鐵劑,每日口服鐵0.3g,同時補充維生素C,鈣,有利于鐵的吸收。
4.在產前檢查時,每個孕婦必須檢查血常規,尤其在妊娠后期應重復檢查。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生活調理
1、進食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含鐵豐富的食物,如魚、瘦肉、動物肝、菠菜等。
2、保持口腔衛生,飯前、飯后漱口,睡前、晨起刷牙;口腔有出血時,應使用軟毛牙刷。
3、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4、提供安靜的休息環境,保證睡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