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后,圣誕大餐、年晚聚餐、新年大餐接踵而來。雖然人們的保健意識開始加強,但據中山大學附屬一院門診辦公室李秀添副主任透露,新年前后,因常常赴宴而引起腸胃不適的患者會有所增加。為此,記者就如何健康地吃大餐的問題采訪了中山大學附屬一院營養科主任方仕教授和消化科廖振爾教授。
★喝酒勿過量
與北方人相比,廣東人喝酒顯得“斯文”多了,但許多人赴宴時仍會過量喝酒。方仕說,白酒還是少喝為妙,紅酒超過100ml(約1/3易拉罐容量)的話亦會有問題,啤酒則不要超過250ml。方仕認為,飲酒前吃些含脂肪較多的動物食品,能吸收部分酒精。
★肉蛋菜各占三分一
是否懂得選擇食物十分重要。廖振爾主張,應堅持以清淡為主,肉類、蛋白類、菜類應各占三分之一。廖振爾還提醒,不少廣東人喜歡飯后吃糖水,而西米露、芋頭糖水等當中含糖分和淀粉,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氣體,引起腹脹等不適,所以不要貪吃。
★旗幟鮮明用公筷
中國人多年形成的圍餐習慣根深蒂固,很多人仍不大自覺或不好意思提議用公筷。廖振爾表示,偶爾一兩次共同進餐,被感染的可能性很低,但這并不代表可以放松警惕。活動期肝炎患者和幽門羅桿菌胃病呈陽性的患者更要自覺使用公筷。
★飯后不宜馬上喝茶和吃水果
對于民間關于“酒后喝茶或吃酸性水果可解酒”的說法,方仕持否定的態度。他同時指出,不應該在飯后喝茶,特別是吃過油膩的東西之后。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能與蛋白質合成具有吸斂性的靶酸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使腸道蠕動減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了有毒物質對肝臟的毒害作用,同時也會影響鈣的吸收。廖振爾則指出,水果偏寒涼,飯后若立即進食,本身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大多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一系列不適癥狀。方仕還提醒,吃蝦蟹等高蛋白食物之后若再吃西瓜、香蕉、哈密瓜、葡萄、石榴、柿子等水果,也有可能引起腹脹、腹痛等癥狀。因為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遇到水產品中的蛋白質,會沉淀凝固,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質。建議最好在飯后2小時再吃水果。
★蔬菜不要打包
廣東人有個好習慣———打包(把吃剩的菜帶走)。方仕表示,蔬菜盡量不要打包。因為葉菜類中硝酸鹽含量較高,儲藏一段時間后,由于酶和細菌的作用,硝酸鹽被還原成亞硝酸鹽,這是一種有毒物質,它在體內與蛋白質類物質結合,會有致癌的可能。肉類打包回家后,從冰箱里拿出來食用時,一定要先煮10分鐘以上,因為熟食是細菌繁殖的溫床,倘若沒有足夠的高溫是無法殺死細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