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營養,許多人會說:"那是有錢人的事情"。這話是錯誤的!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由于金錢和食物不充分,比生活富裕的人,更存在合理利用食物的問題。有營養知識作指導,山窩窩里能飛出金鳳凰,窮人家長大的小伙子照樣能成為飛行員。相反,缺少營養知識,家長即使花大錢,也不會讓孩子吃出健康來。重要的是家長要改變觀念,只要掌握平衡膳食理論,作到合理地調整膳食結構,就能利用較少的錢,改善營養狀況。
少年兒童如果營養狀況差,便容易生病,生病要治,治病要花很多錢,家長若將錢平時就花在食品上,作營養投資,用于增強孩子的體質,結果就比生病治病好得多。觀念轉變了,充分利用和發掘當地的食物資源,需要的就是科學知識,有的農村家庭的家長不給孩子吃雞蛋,卻拿賣雞蛋的錢,買方便面或麥乳精給孩子吃,是十分劃不來的。有的農戶養羊,家長不給孩子吃羊奶,卻將羊奶倒去喂豬;城里常有父母肯每天給孩子2元錢買雪糕或飲料,卻舍不得花0。8元錢為孩子每天訂牛奶,都是因為缺乏營養知識,不懂得蛋或奶的營養價值。 貧困家庭如果不能經常獲得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家長則應設法讓孩子多吃一些大豆制品,比如豆腐、黃豆芽,花錢不多,營養價值卻非常高。還可因地制宜為孩子準備些當地盛產的花生、榛子、核桃、蓮子等硬果類食物,以保證孩子能從中得到充分的優質蛋白質。土豆營養全面,紅薯營養豐富,蝦皮富含鈣質與優質蛋白質,海帶含有多種無機鹽,價格都比較低廉,貧困家庭的父母應經常為上學的孩子提供這些食品。
山區缺乏蔬菜,家長應適時地采集蘑菇、野果、野菜。蘑菇、野菜的蛋白質含量大,某些野菜的無機鹽和維生素含量高于種植蔬菜。沿海沿海盛產的小蝦、小蟹含鈣量異常豐富。紅薯葉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芹菜葉含有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多于芹菜莖。如此等等。懂得了這些知識,不用花錢或花很少的錢,便能變"廢"為寶,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地和家庭里有限的食物資源,為孩子提供合理營養。 經濟條件不好,就更應運用營養知識,在有限的條件下孩子取得平衡膳食。
古人說:"雜食者,美食也。""八寶粥"、"八寶菜",便是窮人創造的。雜食就是應用了食物蛋白質互補的原理。貧困家庭的家長若有意將幾種食物混做混食,就能提高蛋白質的生物價。 移風易俗也很重要,比如,南方某些地區,除了辣椒以外,不種植任何蔬菜;一些地區居民吃米飯,有吃撈飯的習俗;某些人有不吃鮮魚吃咸魚,有丟棄蝦頭、魚頭、不吃動物內臟的習慣等等,都是不科學的舊風俗。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應及早改正。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 每天一杯奶,雜糧天天有。 這首歌是重慶的營養專家創編的。簡單易記,博大精深,對城鄉的每個家庭和廣大中小學生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