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腰,又稱“腰子”,是指豬的腎臟,位于腹腔背側腰椎的腹側,多呈豆形,較長且扁,紅褐色,由腎皮質和腎髓質組成。腎皮質為主要的食用部位;腎髓質又稱“腰臊”,一般加工時去除不用,但有些菜也不去,如淡菜燉酥腰、冬菇燉酥腰,以燉為主,只在腰子上劃一小口即可。 腰子,味成,性平,可治腎虛、腰痛等。
在日常膳食中可制湯、熱炒,也可做成某些花色菜肴,如:麥穗腰花、荔枝腰花等。荔枝腰花的制作難度要大干麥穗腰花。這里簡單介紹一下荔枝腰花的制作。
一、選料:
選料要注意腰子的色澤和形狀。
色澤:紅褐色,有光澤,無斑點。
形狀:表皮薄、完整,無損壞,無刀痕(有利于刀工成形)。
二、刀工處理:
將腰子平放在刀板上。用平刀批的方法從中間一分為二,去表薄,再去腰臊。將半片腰子有腰臊的一面向上,用手指使腰臊部位凸起,再次用平刀法將腰臊一次性去除,使刀面平整,腰子的厚度在4mm左右,然后剞花刀。剞花刀是制作這道菜的關鍵,一般采用斜刀剞和直刀剞相結合。在腰子的內側,先用斜刀剞,使刀與腰子的縱長成45°角,斜剞至腰子的4/5。使每條刀紋平行,刀距為3mm:再換一角度,用直刀剞,剞的刀紋與第一次刀紋成90°,紋深與紋距相同:也可用于兩次直刀剞的刀法,再將剞好花刀的腰子改刀成邊長3 cm的正三角形或邊長2 cm的菱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紋深一定要達到腰子厚度的3/4以上,且紋深、紋距要相同,這樣有利于腰花的成形。
三、浸漬和上漿:
將剞好花刀的腰花放入清水中,加放料酒、姜汁和少量醋,浸漬15分鐘,這樣能除去大部分血水和異味。浸漬后的腰花不易上漿,也不易上勁,且易碎。上漿之前,先用凈毛巾吸干水分,加入適量鹽、味精、料酒,用干淀粉上漿,稍攪拌,再淋少許油攪拌,使其潤滑不黏。因腰花在靜置時易出水,所以需將腰花放入漏勺瀝水。
淺談荔枝腰花的制作 圖
四、初步熟處理:
過油將油加熱至五六成熱時放入腰花,用手勺輕推幾下,15秒后出鍋瀝油,這樣有利于腰花的質感、成形和減少營養素的流失。
五、熟制成菜:
炒鍋上火滑鍋,入麻油和少許水,加蔥、姜、蒜泥爆香,入鹽,勾薄芡,待收濃,放入腰花和椒鹽,翻鍋,淋油,出鍋裝盤。因腰花上漿較厚,所以也可以不勾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