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年前,我國的第一部中藥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于山茱萸的記載,2000年來,為了山茱萸這個藥中醫藥學家們打了兩場大的官司,至今也沒有完全說清楚! ⊥瑸椤败镙恰彼幉煌
中藥材中有兩種被稱作“茱萸”的植物,一種叫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滋補肝腎,收斂固澀的功效,主治肝腎虛損,滑精遺尿等癥;另一種叫吳茱萸,是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的近成熟的果實,具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氣的功效,主治因寒涼所致的脘腹疼痛,惡心嘔吐,噯氣吞酸等癥。兩者雖然都叫“茱萸”,但無論從植物科屬還是中藥的功效主治來說都不相同。
山茱萸的官司至今打不清
第一場官司是關于山茱萸的原植物品種問題。因為《神農本草經》僅論述了山茱萸的功效主治,但對山茱萸的植物特點和藥材形態無描述,所以無從考證。后世的本草著作如《本草圖經》、《本草衍義》、《本草品匯精要》、《質問本草》等所記述的山茱萸原植物形態與明代著名中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所繪山茱萸的花、果特征并不相同。直到解放后經本草文獻考證和現代植物學考察證實: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山茱萸為正品藥用基原植物,并將其收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這場打了兩千年的官司才算落實。
第二場官司是關于山茱萸藥用部位(即果肉果核的入藥取舍)的問題,這場官司至今也沒有打清楚。因為成熟的山茱萸形狀如酸棗大小,外表紅色,內有果肉,味酸澀,中間有核,關于山茱萸中藥材是否需要去核的爭議,自古至今爭論不休。如《本草經集注》稱:山茱萸“既干皮甚薄,當以合核為用爾”,《普濟本事方》中所用山茱萸的方劑均于腳注中寫有“連核用”。而《雷公炮炙論》則云:“山茱萸須去內核”,《醫學衷中參西錄》:山茱萸“其核與肉性相反,用時務須將核去凈”,這些醫家都主張去核用肉。近年來,有關山茱萸是否去核的爭論仍見于諸中醫藥雜志,去核與不去核的爭論仍未停止,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山茱萸藥材要去核,看來還是以國家規定的為準。
山茱萸的功效與主治
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腎經,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功效,是中醫臨床常用的中藥材之一。山茱萸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常與熟地、山藥等配伍應用(如六味地黃丸),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虛煩潮熱,盜汗遺精等有較好效果。
由于山茱萸味酸澀,口感差,所以在臨床或養生保健中極少單獨應用。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山茱萸含有甙類、有機酸類、糖類、及肌醇、生物堿、維生素、氨基酸、礦物元素、磷脂等。
1.對免疫系統的雙向調節 山茱萸對免疫功能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山茱萸中的糖類有明顯促進免疫反應的作用,山茱萸總甙則明顯地抑制免疫功能,是免疫抑制劑。熊果酸在體外具有殺滅免疫細胞的作用,腹腔注射卻能夠明顯提高免疫功能。更有意思的是,山茱萸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合適的濃度具有明顯的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而高濃度卻出現抑制作用,可見中藥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復雜性。
2.降血糖的作用 山茱萸自古就有治療糖尿病(中醫稱為“消渴證”)的記載。日本學者用八味丸治療糖尿病,取得較好的療效,進一步的研究表明主要是山茱萸在發揮降血糖作用。國內的學者還發現,山茱萸對正常的血糖水平無明顯影響,對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增高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
3.其他 山茱萸還具有抗休克、強心、抗炎、抑菌、抗真菌、保肝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