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您一定遇到過這樣的現象,打開雞蛋后,有的蛋黃不在原來的位置而是貼在蛋殼上;有的蛋清、蛋黃混在一起;有的雞蛋已經變黑發臭。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呢?
原來,蛋殼上有許多就像我們人的皮膚上的汗毛孔一樣的小孔,而蛋殼表面常帶有細菌、霉菌等微生物。當外界環境溫度劇變,蛋殼上有水凝結或有機械損傷后,這些微生物就通過殼上的小孔進入蛋內。由于微生物和蛋中酶的作用,蛋白質被分解。首先是蛋白系帶分解引起蛋黃移位,形成“貼殼蛋”;其次是蛋黃膜分解蛋黃散開,形成“散黃蛋”;如果微生物繼續繁殖,則蛋黃、蛋清混為一體,形成“渾湯蛋”;蛋白質迅速分解后形成硫化氫、胺類、糞臭素、吲哚等腐敗物質,而散發出惡臭,形成“臭蛋”。“貼殼蛋”、“散黃蛋”如無異味仍可食用。但如果顏色發綠、發黑的“臭蛋”,則千萬不可食用。“臭蛋”中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吃后會引起中毒,危害人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