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學者均認為“飯為百味之本”,所以,無論是古代的《黃帝內經》或現代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的膳食指南,都強凋糧食的重要性。
《黃帝內經》中認為,飲食調養應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則認為要達到平衡膳食,促進健康,就要遵從“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的原則。對機體代謝、生理功能、健康狀況起最大作用的最主要的養分是能量和蛋白質,而“五谷為養”也強調了人們日常所必需的能量和蛋白質,主要應由糧食供給。糧食是中國人的主食,是生命的源動力。
編輯插語:五谷雜糧里,有許多唾手可得的食物含有大量美麗雙腿所需的營養素。--14種食物美麗你的雙腿(圖)
在雜食五谷的基礎上,以果為助、以畜為益、以菜為充辯證施食,配合互補。
五果在人體攝取營養素時起助的作用;
五畜是對于主食發揮其益處,過則為害;五菜是輔佐和補充養、助、益之不足,使人體攝取的食物更加完善。
以糧食為主,搭配適量的蔬菜和—定量的肉食的膳食結構是科學的,是明智的選擇,實踐證明可以避免由于物質文明發達而可能出現的肥胖癥、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文明病”、“富貴病”。
美國《健康》雜志,曾以《世界上最益健康飲食》為題,指出:“在世界范圍內,中國人的飲食最益于健康。”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的飲食仍應堅持以糧食為主,食物多樣,使傳統的“養助益充”的食物結構更趨合理。
以糧食為主應堅持粗細糧合理搭配。
稻米、小麥屬細糧;粗糧是指除稻米、小麥以外的其他糧食,如玉米、蕎麥、燕麥、小米、高粱、薯類等。
不同品種的糧食,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燕麥富含蛋白質;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蘿卜素;豆類富含優質蛋白;高粱含脂肪酸高,還有豐富的鐵;薯類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
新鮮的糙米又比精米對健康更為有利,因糧食加工得愈精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損失愈多。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但能通腸化氣,清理廢物,促進食物殘渣盡早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