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海鮮
專家指出,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應適當多吃海鮮,最好是保證每周兩三次,每次100克左右。因為海魚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減少,同時還能抵抗血液凝固,從而減少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壓和中風的幾率。
不過,有些人卻應該少吃海鮮。如今海鮮的含汞量越來越高,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如果常吃海鮮,會影響胎兒和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最好不要吃金槍魚、劍魚等含汞量高的海魚。
患有痛風、關節炎和高尿酸血癥的病人也應少吃海鮮。因為海鮮中嘌呤含量較高,病人吃了以后容易在體內形成尿酸結晶,加重病情。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也應少吃海鮮,因為海鮮含碘量較高,過高的碘更對健康不利。

健康吃海鮮 圖
過敏體質的人應慎食海鮮,因為除了避免食用特定的過敏源之外,海鮮過敏并沒有很好的預防方法。
健康吃海鮮的3個細節
1、海鮮不能與寒涼食物同食
海鮮本性寒涼,最好在食用時避免與一些寒涼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黃瓜等蔬菜,飯后也不應該馬上飲用汽水、冰水、雪糕這一類的冰鎮飲品,還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性寒水果,以免導致身體不適。
2、吃海鮮不宜喝啤酒
海鮮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而啤酒則含有維生素B1,它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謝的催化劑。邊吃海鮮邊喝啤酒,容易造成嘌呤、苷酸與維生素B1混合在一起,發生化學作用,會導致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破壞原來的平衡。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以鈉鹽的形式沉淀下來,容易形成結石或引發痛風。
3、海鮮忌與某些水果同食
魚蝦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某些水果,如柿子、葡萄、石榴、山楂等同吃,就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水果的某些化學成分容易與海鮮中的鈣質結合,從而形成一種新的不易消化物質,這種物質會刺激胃腸道,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因此,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2小時。
海邊品嘗海鮮的4個要點
1、盡量不生食海鮮。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生。
2、吃海鮮時,要注意海鮮是否干凈、新鮮,是否徹底加熱、蒸熟煮透。海鮮中的病菌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如有異味或發現半生,應立即停止食用。
3、海鮮一般都屬于寒涼陰性類食品,所以在食用時最好與姜、醋等佐料共同食用。姜性熱,與海產品同食可中和寒性,以防身體不適。而生蒜、食醋本身有著很好的殺菌作用,對于海產品中的一些殘留的有害細菌也起到了一定殺除作用。
4、出游前應自備黃連素、氟哌酸等止瀉消炎類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