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常見的九大惡性腫瘤之中,胃、食管、肝、結腸等臟器的癌癥,約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60~70%,這些消化系統的癌癥發病原因之中,最主要的是飲食因素。
食管癌和胃癌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高發區居民的飲食營養成分平衡失調,膳食中缺乏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或無機鹽。食管癌高發區太行山區的居民冬春季喜食大量酸菜,其中含有強致癌化合物亞硝胺和它的前身硝酸鹽、亞硝酸鹽,并含有大量促癌化合物白地霉毒素。有偏食習慣的兒童,青少年時期很少吃動物脂肪和蛋白質,40歲時就會過早出現消化酶的分泌功能下降,兒童時期進食過于粗糙,胃粘膜在20歲左右就開始退化。這些改變都容易引起胃癌。
飲食嗜好與癌癥發病有密切關系。吸煙可以改變胃和食管內的環境,引起許多癌癥。香煙中的致癌物質可以誘發癌癥,某些成分有助長致癌物質亞硝胺生成的作用。長期大量飲酒可以刺激食管和胃的粘膜上皮引起慢性炎癥,而長期炎癥可能發生癌變。飲酒同時吸煙等于雪上加霜,酒可以使煙里的致癌物質在食管和胃壁上的停留時間延長。長期嗜酒不但容易造成營養缺乏,而且可能引起酒精中毒性肝硬變,在肝硬變基礎上產生肝癌。
飲食習慣常常成為誘發癌癥的輔助因素。性情急躁、喜歡速食,咽下的食物過于粗糙,容易擦傷食管,并加重胃的工作負擔,引起食管或胃的炎癥。食管癌高發區的居民喜熱食,喝滾燙的開水或粥;并且許多人喜歡蹲著吃飯,咽下食物時腹腔的阻力增加,這些都容易造成食管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