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民間常用于治療腹瀉的偏方和驗方。歷代本草言大蒜氣味辛溫,能殺毒氣。我國很早就運用大蒜治胃腸病了,如東漢華佗曾用蒜齏(即切碎的大蒜子)與醋治療腹中蛔蟲;唐代孫思邈又用大蒜治療泄瀉暴痢;宋代本草家用它殺毒氣,健脾胃;明代李時珍則用大蒜治療霍亂和冷痢。古人還主張將大蒜作為旅游時的必備的藥物,如元代王禎在《農書》中說,將大蒜“攜之旅途,則炎風瘴雨不能加,食之臘毒不能害”。
大蒜作為偏方,至今亦常用于治療胃腸炎及痢疾之類的疾病,如用生大蒜搗碎敷貼兩足心,也可貼臍中,除痢止瀉有良效。又如治小兒腹瀉,可取帶皮大蒜兩頭,先加以燒烤,待皮焦黑、肉軟熟時服食。此時大蒜已無辛辣味,小孩能夠接受,服后即可止瀉。如服一次無效或效果欠佳,則可多服幾次。用此法治療成年人腹瀉亦有一定效果。不過,大蒜生用比熟用效果好,成年人仍應以生吃大蒜為佳。
用大蒜治療胃腸炎及腹瀉時應當注意如下兩點:一是凡胃腸患有潰瘍或出血性疾病者,不可使用大蒜;二是所用大蒜必須是新鮮、優質而沒有腐爛的,陳年大蒜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