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一直被人們視為冬季進補的佳品,但并非人人適合。其實,對一些人來說,冬季吃鴨肉養陰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進補方法。
鴨子肉本身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涼補。有些老年人或者一些身體弱的人,虛不受補,一旦用一些補品,甚至吃一點牛肉、狗肉都會上火。吃鴨子肉不會上火,甚至有清虛火的作用。鴨肉粥可以治水腫,臨床應用中經常拿鴨肉粥來治療一些腎病水腫、妊娠水腫的病人。
尤其是妊娠水腫的病人,為了胎兒的健康不能夠隨便吃藥,具有利水消腫功效的鴨肉粥就是首選之品。鴨肉粥既能夠有效地緩解水腫的癥狀,又不用擔心有副作用。處于更年期的女性,常會有一些不舒服的癥狀,如潮熱、汗出、心煩等,還有些人會經常腿腫,而且越到下午和晚上腫得越厲害,可選擇喝鴨肉粥,不單是腿腫會減輕,而且心慌、出虛汗、五心煩熱這些癥狀也基本上會緩解。
人們通常認為羊肉具有暖中祛寒、溫補氣血、壯腎陽、增精血的功效。但羊肉雖好,也并非人人適合。因為人體質有陰陽寒熱之分,有五心煩熱、口干咽燥、神煩氣粗、面色無華、黑色素沉著的陰虛者,或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等病人就不宜多吃羊肉,否則極易上火。
這時,鴨子肉便可上場大顯身手了。中醫有“秋冬養陰”的說法,鴨子性偏涼,是一種補陰的食物,有句俗話叫做“喝鴨湯,吃鴨肉,一年四季不咳嗽”。對于體質偏弱的陰虛者來說,食鴨正可以起到這方面的功效。同時,鴨肉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食療功效明顯。除了陰虛者外,平時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孩子及常覺勞累的中青年人、皮膚干燥的女性朋友都不妨常喝鴨湯。
鴨肉特別適宜冬季食用。鴨的營養價值很高,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鴨肉蛋白質主要是肌漿蛋白和肌凝蛋白。另一部分是間質蛋白,其中含有溶于水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此外還有少量的明膠,其余為非蛋白氮。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鮮美。
鴨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鴨肉鮮美。鴨肉中的脂肪含量適中,比豬肉低,易于消化,并較均勻地分布于全身組織中。鴨肉是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比較多的肉類,對心肌梗塞等心臟病有保護作用,可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癥。
與畜肉不同的是鴨肉中鉀含量最高,還含有較高量的鐵、銅、鋅等微量元素。鴨屬水禽,性偏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別適合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冬季寒冷干燥最易傷肺,人體常會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帶血、氣喘胸痛等病癥,這個時候喝鴨粥大有益處。
發低熱、體質虛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佳。同時適宜營養不良、產后病后體虛、盜汗、遺精、婦女月經少、咽干口渴者食用;還適宜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后、糖尿病、肝硬化腹水、肺結核、慢性腎炎浮腫者食用。
鴨子性偏涼,對于素體虛寒,受涼引起的不思飲食、胃部冷痛、腹瀉清稀、腰痛及寒性痛經以及肥胖、動脈硬化、慢性腸炎應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適合家庭食用的鴨肉粥
鴨肉粥
原料:鴨肉250克,粳米100克,黃酒、雞粉、蔥花適量。
制作:將洗干凈的鴨子剁碎切成小塊,然后用少量食鹽、黃酒拌勻,腌制兩小時。將鴨肉投入鍋中煮幾滾,撇去浮沫,改小火慢煮一個小時,放進淘凈的粳米同煮至米爛,放入雞粉、蔥花調味即可。
療效:清理虛熱、補益身體、利水消腫。體質虛寒者吃鴨肉粥可先把粳米炒焦黃,然后再跟鴨子共煮,可以佐治鴨子的寒涼。
芡實老鴨粥
原料:老鴨1只,芡實、粳米各50~100克。
制作:白鴨宰殺去毛及內臟,加水煮,熟后加少許鹽及蔥、姜等調料。將煮鴨的湯兌水適量,入芡實、大米煮粥,待粥熟即可。
療效:健脾養胃、利水消腫,適用于脾虛水腫。
赤小豆鴨粥
原料:赤小豆30克,鴨肉50克,粳米100克,姜5克,白糖20克。
制作:赤小豆洗凈,鴨肉切成小塊,姜切片。將赤小豆、鴨肉、粳米同放鍋內,加水600毫升,放入姜片。把鍋置武火上燒沸,改用文火煮50分鐘后加糖即成。
療效:補益脾胃、利水消腫,適用于水腫患者。
核桃粳米鴨肉粥
原料:鴨肉250克,粳米100克,核桃仁50克,食鹽等適量。
制作:將鴨肉洗凈切塊,粳米,核桃仁洗凈,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共煮成粥,加食鹽少許調味即可。
療效:腦益智、滋陰養血,適用于陰血不足引起的心煩失眠、記憶力減退者。
芝麻百合鴨肉粥
原料:鴨肉250克,粳米100克,黑芝麻25克,干百合20克,食鹽等調料適量。
制作:將鴨肉洗凈切塊,黑芝麻、粳米、百合洗凈,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共煮成粥。加食鹽調味。每周2~3次。
療效:補益肝腎、安神健腦,適用于記憶力減退及腦力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