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如今備受商家和消費者寵愛。無論是食品或是任何消費品,只要醒目地打上了“綠色”、“環保”字樣,效果立竿見影,銷路立刻通暢。問題的嚴重性在于:“偽綠色”暗藏其中,誰是李鬼?誰是李逵?消費者難辨真偽。
變味的“流行色”
當老百姓在購買食品、飲品,或者其他產品時,如果看到上面標有“綠色”字樣,肯定會增強對它的信任度,但豈不知一些不法企業就是摸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做出虛假標注。綠色干洗店、綠色家園、綠色豐胸、低輻射環保型手機、綠色通道、生態美發等等,形形色色的“綠色”俯拾皆是,五花八門,鋪天蓋地。甚至美容美體、干洗服務也標上了“綠色”,以示其服務是對人體無害或干凈衛生的。更為離奇的是,記者日前竟然在某書店看到,高考輔導資料上也印有醒目的“綠色通道”,似乎在提醒考生:讀了此書上大學,進名校是輕而易舉的事。由此可見,“綠色”已變身為商家洞開市場大門的“萬能鑰匙”和消費者消費時喜愛的“顏色”。
天然并非都是“綠色”
置身超市或商貿市場,消費者不難發現,有許多地方土特產在產品包裝上印有“綠色食品”字樣,以示其產品“無污染”。有的超市銷售的蔬菜、水果、食用油、榨菜等包裝上雖印有“天然綠色”字樣,但無認證標志,更無“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字樣。
其實,自稱是“綠色食品”的并不一定都是真正的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有其嚴格的認證程序和產品生產要求,它的產地必須是優良生態環境,即土壤、天氣、水質都要符合有關要求,生產過程嚴格執行有關生產技術標準,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標及產品包裝都要符合標準。
青海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產品包裝上印上‘綠色食品’或使用綠色食品圖標,嚴格意義上說不一定是綠色食品。因為綠色食品必須經過企業申報,對產地調查后經國家認證后方稱之為‘綠色’”。
據了解,“綠色食品”就是無公害食品,指的是無污染、無毒害、安全優質的食品。它是經專門機構批準,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優質食品。而“純天然”食品是指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的食品,并沒有一個嚴格的控制標準。特別是,一些企業在其商品外包裝上打出的“天然”、“野生”等字樣純系自我炒作。因為,目前在中國的認證項目中,還沒有“天然”、“野生”等行業標準。
對于有的商家在土特產品包裝上使用“綠色食品、純凈天然”等字樣的行為,西寧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莊延強認為這是一種虛假的廣告宣傳,對消費者有誤導作用。但大部分消費者由于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存在盲目消費現象。
建材市場“綠色環保”泛濫
記者在西寧市北山建材批發市場采訪時看到,無論是墻面漆、白乳膠還是瓷磚,各種復合木質面板等產品或其包裝上都能見到或“綠色”或“環保”等字樣。如”環保膩子膠”、“環保墻面漆”、“環保白乳膠”、“綠色環保陶瓷”、“綠色環保知名品牌”油漆、“綠色產品獎”等等,恍若置身“綠色世界”。但事實遠不像商家宣傳的那么好。據省室內空氣質監站負責人介紹,從他們近期抽查的室內甲醛、氨、氡、苯、總揮發性有機物等檢測指標看,僅甲醛濃度一項指標超標就高達40﹪。
北山建材市場工商所所長趙浩認為,現在存在很多企業抽檢和送檢的產品與實際銷售產品有差異,有的則把過期的環保認證當成永久有效的招牌,這都不能保證所有企業的產品都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相關部門的環保檢測只是一年一次,甚至幾年才進行一次,而且檢測方式多是企業送檢或權威部門抽檢,很容易讓個別企業鉆檢測的空子。
據了解,僅油漆類產品,國家相關政策對油性漆進行限制后,近年來涂料市場相對環保的水性木器漆備受關注,甚至在油性漆與水性漆的環保性能和涂裝效果并沒有定論的前提下,部分企業對水性木器漆的環保性能也是大加炒作,令消費者無所適從。
綠色,乃大自然的本色,是生命的象征。綠色,飽含著人們的希望。綠色,是神圣不容褻瀆的。全社會應該向那些“偽綠色”開戰,撕下它的“畫皮”,還消費者一個真正的“綠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