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2歲的上海“小伙”終于來到了醫院做變性手術,開始實現其從小以來做女人的夢想。據他自己透露,他從小就自認為是女孩,一直有著做女孩的沖動。
長大以后,還是決心通過手術來徹底變成女性。專家認為,在對青少年的教育中,還應該加強性別角色的教育,家庭教育中也應該注重這一點。平時,你會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教育嗎?
不想女兒像我一樣男性化
□燕子35歲公司職員
父親是軍人,他不喜歡女孩子過于矯揉造作。印象里高中畢業之前,我沒留過長發,總是跟男孩子在球場上踢球亂奔。中性化的我從沒覺得自己這樣有何不妥。
上了大學,感覺就不一樣了,我發現周圍的女孩子們個個會打扮,懂得撒嬌懂得發嗲,惟有我粗粗笨笨的,完全不像女生。我身邊男性朋友不少,可他們從來都是把我當兄弟看待。女性的自我認知突然被喚醒,我開始渴望像其他女生那樣長發飄飄,蓮步搖曳。當中的轉變大概經過了一兩年時間,這中間我特別痛苦,甚至有過邯鄲學步的挫敗感。
如今,我有了女兒,仿佛是補償似的,我特別重視對女兒女性意識的培養。花花綠綠的小衣服小裙子堆滿了櫥柜,她跟著音樂扭動腰肢時我總是大為鼓勵。我告訴她做人要勇敢堅強,但也縱容她小小的撒嬌。我告訴她,把自己打扮得清爽漂亮也是女孩子的本事。女兒上小學了,人人都夸她是個甜甜的小淑女。
從小讓男女雙胞胎不串角色
從小讓他們不串角色
□周女士36歲職員
兒子和女兒是對雙胞胎,剛落地時,全家人都高興得合不攏嘴。雖然是一兒一女,但我們總是喜歡買同樣的衣服來打扮他們,每次別人看到兩個一模一樣的小家伙都會忍不住圍上來看,做父母的總是特別自豪。
他們長大一點,我們便開始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性別教育。買衣服再也不是一式兩份了。我給女兒梳起了小辮子,刻意把兩個孩子打扮成不同的形象。洗澡時,我帶女兒,兒子跟爸爸。我告訴他們,女孩和媽媽一樣,男孩和爸爸一樣,兩種人是不一樣的。
等他們上了幼兒園,我給他們分了房,當然,房間的布置也是截然不同的風格。不用我們提醒,他們自己也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什么都要一樣。在學校里也有了各自不同性別的玩伴。我覺得性別角色教育宜早不宜遲。
慎防孩子性別錯位
□楊雄46歲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
變性這個話題已不再陌生。我們對于變性的態度已變得理解和寬容了,但從中也引發出了一系列青少年性別教育的思考。
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這也帶來了一種遺憾。有了女兒還想要個兒子,有了兒子也想要個女兒。再生一個不可能,就只能動點小腦筋,給男孩梳個辮子穿個裙子,靠男孩女養或女孩男養來滿足自己的一種心理需要。
起初是好玩,時間長了就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讓他們對自己的性別形成模糊的概念。性別教育看似簡單,但教育不當就會出現性別錯位。我認為在孩子2歲時就應該有意識地讓他們認知自己的性別,幼兒園共用廁所是要堅決反對的。從小不注意性別教育,可能引發相關的社會問題。
我有一個兒子,從小我就對兒子進行性別教育,買玩具、玩游戲都會選擇適合男孩的類型。
當兒子對化妝品感興趣
□ 曉塵31歲公司職員
兒子長到三歲半,突然對我的那些化妝品有了興趣,覺得我的那些小瓶瓶罐罐特別神奇,于是也嚷著要。剛開始我對他的這種傾向蠻緊張的,可仔細觀察后發現,兒子其實只是對口紅的旋轉設計,對化妝品的色彩感興趣。這下放心了,我拿了支口紅給兒子,請他代為保管并告訴他這東西男孩子不需要用,不過當媽媽需要時,他可以把口紅轉出來幫媽媽涂一涂。對此,兒子很樂意配合。
過了段時間,我妹妹來玩,兒子看她指甲上花花綠綠,非常好奇。“這是什么呀?”“指甲油。”妹妹一時玩心大作,拉著兒子就把他的手指甲也涂得紅紅綠綠。小孩子哪里懂這純屬惡作劇,他只覺得這顏色煞是好看。
我一回家,就見他翹著兩個小手指,興沖沖地跑過來向我展示他的彩色指甲。小家伙還追著我問:“好看嗎?”這種女性化的傾向怎么能助長,我和老公統一口徑,一致裝出很反感的樣子,告訴他男孩子涂指甲油難看死了。兒子似乎有些沮喪,我安慰他說:“男孩子的漂亮不表現在嘴唇或指甲是不是亮閃閃,而是表現在他是否勇敢是否有責任。你看爸爸涂這些東西嗎?不涂的。可是爸爸因為勇敢可以保護媽媽和寶寶,他一樣很漂亮。”
雖然兒子對所謂的責任感還似懂非懂,不過對于“化妝品是小姑娘用的”這個概念卻清晰地樹立了起來。第二次,妹妹還要給他涂化妝品玩,兒子沒再上當。
辣媽推薦:困擾孩子的10大性困惑參考:日本兒童性教育圖譜
美國女孩性教育有個特殊布娃娃 父母著裝太暴露有礙孩子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