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育嬰兒的過程中,父母通常會密切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我們可能沒有想到,其實從出生起,孩子也在一刻不停的關注我們。這種察言觀色是嬰兒進行學習的最初和最主要的方式。
視崖試驗的啟示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試驗—-“視崖試驗”:把會爬的嬰兒放到一個用透明玻璃板蓋住的懸崖邊。對深度還沒有感知的嬰兒會不顧一切的爬過玻璃板;而有感知的嬰兒,在爬到懸崖邊時會猶豫,這時他\她一個非常重要動作就是觀看媽媽的反應。如果媽媽做出驚恐萬分的表情,孩子就會止步不前;而當媽媽做出歡迎和安全的示意時,嬰兒則會在猶豫之后爬過玻璃板,撲向媽媽。
可見,嬰兒通過對大人的情緒識別,決定自己的行為表現;同時也從父母的情緒反應中學習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嬰兒經常在做一些動作和行為之前、做的過程中或者做完之后,尋求和觀察大人的反應。就像視崖試驗,嬰兒會根據大人的反應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再比如嬰兒在摔倒了以后,會向父母望去,如果父母表現得很緊張,他可能就會哭起來。
交流方式
嬰兒和父母的互動和交流在一開始是以情緒為主的。在人和人的交流中,語言傳達的信息占7%,語調占38%,而非語言信息則占55%。尤其對于懂得語言很少的嬰兒而言,非語言部分占的比例可能更大。當嬰兒做錯事的時候,我們說的話他\她或許聽不懂,但是卻能夠根據你的語調、動作準確地判斷出你的情緒。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身教的確甚于言傳。
察言觀色的作用
嬰兒和父母之間的察言觀色作用是很多的,如:尋求支持,尋求注意等等。有些年輕的母親在生完孩子后會出現輕度的抑郁,想不明白這一獨立的個體和自己有什么關系。這種抑郁情緒會隨著嬰兒的成長而消失。因為當嬰兒對父母有了情緒反應,父母就能夠從嬰兒的反應中,體會到自己照料的成就。這種相互的察言觀色喚起了年輕媽媽的母性,促進了彼此之間的依戀。嬰兒的這種情緒反應正是一種本能――一種尋求照顧的本能。
對于嬰兒而言,安全的親子關系是很重要的。當他\她能夠從父母的表情和情緒中體會到贊許和接納時,他\她也會對自己有積極的態度。因為這個時期父母就好像是嬰兒的一面鏡子,父母眼中的自己就是嬰兒眼中的自己。如果嬰兒在最初的親子關系中體會不到接納和贊許,可能會影響到他\她的一生。在心理咨詢中,我們碰到很多不自信和對自我懷疑的案例就是因為年幼時期父母的不接納造成的。
尾聲
我的女兒現在快一歲了,一天到晚要叫許多次“爸爸”,甚至睡夢中都在喊。大家都說這是父女天性。其實我知道這是好感互報:她每一次有意無意的叫爸爸時,我都會給予她燦爛的回應,她從這種回應中體會到了極大的成就感。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美美的想:學點心理學還是蠻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