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對大人是一種傷害,對孩子更是一種傷害,而這種傷害往往不容易發現,但影響卻很深遠。因此,大人在自我療傷之際,同時也要幫助孩子療傷。唯有對孩子伸出手才能使你覺得好過些。要成為一位勝任愉快的單親父母,必須要察覺到孩子的感受,擔負起與孩子溝通的責任。
同理了解支持
當父母中的一人離開,不再生活在一起,孩子可能害怕另一個也會離開,因此要肯定的告訴孩子,即使父母不再住在同一個屋檐下,雙方都深愛著他。當你要出門時,清楚告訴孩子要去的地方,盡可能留下連絡電話,而且在約定好的時間回來。
鼓勵孩子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幫助孩子接受父母的婚姻已結束的事實。你可以問:“你是擔心我出去,可能不會回來?”之類的問題,讓你的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害怕,給他有機會分享內心的感受。
孩子必須知道父母兩人都愛他,即使離婚后,不在一起的爸爸(或媽媽)仍然關愛著他,也許你的前夫(妻)失去音訊,沒有給孩子電話、信件或探望,仍要讓孩子知道:“你爸爸(或媽媽)最近可能很忙,不過他(她)仍關心(想念)你的。”
你的孩子可能對今后自己與父母的關系感到困惑,因為父母離婚可能使他以為要選擇一方。孩子應該被允許自由地表達他對你前夫(妻)的愛和思念,你可以問:“你是不是想念你媽媽?”“你還是愛著你爸爸,對嗎?”之類的問題,讓孩子知道把對父親(或母親)的情感說出來是正常的,而且可以為你所接納。
你的孩子可能對于父母的離婚感到生氣或憤怒,因為這個事件干擾了他的生活,甚至傷了他的心;同時,他又可能會有不應該憎恨自己父母的矛盾。因此,他的內心是很沖突的,而且表現于外的是不快樂。幫助孩子表達出他的怒氣,你可以問:“你對爸媽的分手很生氣,是嗎?”“你很不快樂,你愿意說給我聽嗎?”之類的問話,讓孩子知道你察覺到他的情緒,而且接納他和他說出來的話。但是,千萬不要把你自己的怨恨投射在孩子身上,因為那可能會誤導孩子的情緒表達,如在孩子面前數落前夫(妻)的不是等。
愛心耐心溝通
有時,孩子會以為自己是造成父母離婚的主要原因,幼小的孩子也許會想起自己曾經打翻過牛奶,而誤以為爸爸(或媽媽)因而離開;較大一點的孩子可能認為自己能考試考好一點,爸媽可能就會復合。尤其是任何年齡的孩子都可能會想:“是不是上次爸媽為我的事吵架,所以他們要離婚?”之類的疑惑。因此,你應該清楚和肯定地告訴孩子,父母離婚的原因不是他造成的,而是大人之間的問題,以及父母兩人不能再生活在一起。以簡單、客觀的話來解釋主要的原因,但千萬不可指責對方,而破壞了孩子心目中爸爸(媽媽)的形象。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于父母的離婚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問題,如果我們能夠體會了解、分辨并感受,則我們也較能有適切地應對問題行為的做法。以下是美國小兒科學會所研究歸納的一些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于父母離婚后所可能產生的反應,以及父母的理想應對方式,提供您參考。
零到二歲的孩子,在反應上可能會改變飲食和睡眠的習慣;而且情緒較不穩定,常常會沒有來由的哭泣。
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可以多撫摸和擁抱孩子;對于孩子行為上的任何改變要有耐性。
二到六歲的孩子,有的孩子會想用已經斷奶的奶瓶喝東西;晚上開始會做惡夢;甚至會出現攻擊性行為。
這時候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要經常告訴孩子你愛他;對于孩子行為上的任何改變要有耐性;當他需要時,你要毫不吝惜的撫摸、擁抱他;如果他做惡夢,最好能在睡前陪陪孩子,如唱歌、說故事等,給他一段快樂時光;如果孩子口味奇差,可以允許孩子吃一些健康的零食,直到他恢復吃正餐為止;至于孩子的攻擊行為,則最好能體諒他的情緒,并溫柔的制止孩子所發生的攻擊行為。
六到十三歲的孩子,由于在心理成長上更趨成熟,因此在心理上,會產生較大的沖擊,例如會感到悲傷;害怕被拋棄;可能會認為自己是造成父母離婚的原因;學校成績會顯出退步的現象;偶爾會憎恨父母雙方,可是又常幻想父母復合。
這個階段的單親父母能多了解孩子的感受;經常告訴他你多愛他;向他保證另一方(他的爸爸或媽媽)仍然愛他;多給一些擁抱;經常向他解釋,他不是造成父母離婚的原因;溫和而堅定地告訴他父母的婚姻已結束;有耐性地幫助孩子學校的功課;建立清楚合理的家庭規范,并讓孩子明白道理。
十三到十八歲的孩子,由于在生理上已邁向另一個成熟的階段,因此在反應上將比其他時期的小孩更為深刻。他們所可能發生的行為反應,諸如對于父母的離婚,感到被出賣或丟臉;過度擔憂自己的未來;學業成績低落等。
此時,單親父母能做的事是向孩子保證自己和另一方的愛;了解他的害怕和幫助他說出來;有耐心地幫助孩子面對學校的問題;建立清楚、合理的家庭規范,并讓孩子明白道理,而且愿意與大人溝通。
接納分享情感
你的孩子需要了解你的和他自己的內在感受,當你表達自己的情感時,也能幫助孩子自由表達情感。你的孩子在注視你,你的表現是他表達內在感受的標準,假如你否認自己的憤怒和痛苦,也會讓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憤怒和痛苦,壓抑情感或掩飾(如強顏歡笑)只有造成親子關系的更大傷害。
接納自己的情感,首先必須說真話,這有助于澄清親子間的猜疑;其次,利用機會讓孩子能沒有困難地把內心感受說出來。以下一些客觀表達情感的話提供你參考:
★我很難過,因為你爸爸媽媽的婚姻不能再維持下去。
★我很生氣,因為你爸爸(或媽媽)要離開我們了。
★自從你爸爸(或媽媽)離開我們,有時我會感到害怕(孤獨)。
★有時我來看你,真不知道要和你說什么,以前我們住在一起時,好像什么話都可以談。
★我很想念你,有時很難抽出時間來看你,我心里也很難過。
跟孩子分享自己內心的情感,不是發牢騷或吐苦水,千萬不要把自己的重擔加諸孩子身上,因為孩子不能承受過多的負荷。最不好的事是賦予孩子過多的期望或壓力,如對孩子說:“好了,你爸爸走了,媽媽現在只有指望你了!”“媽媽不要我們了,今后只有我們兩個相依為命了!”之類的話。表達自己的情感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進而增進親子的情感交流,假如你能耐下性子,明智地選擇良好的分享時機和氣氛,親子之間的情感會更融洽,而且會使家庭氣氛愈來愈快樂開朗。
你可以先觀察孩子的表情動作或言行,再假設你是他的話,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把他的想法和感受反映出來。重要的步驟是,先描述他的情形,然后邀請或引導他說出來,如果孩子一時沉默不答或不愿意說,不要急切的逼迫他說,因為只要你經常以如此的“同理心”表現,孩子知道你是一直持續地關心著他,到時侯他會說出來的。即使是哭出來,你可以放寬心,這是雨過天晴的前兆。你的孩子不見得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受,因此以下有一些引導的句子提供你參考:
★你今天看起來很悲傷(生氣、害怕、擔憂、挫折等)的樣子,我能幫助你嗎?
★我現在很悲傷(生氣、害怕、擔憂、挫折等),你呢?
★自從你爸爸(或媽媽)走了以后,你最常想的事是什么?
★你的同學(或朋友)知不知道你爸媽的離婚,他們說了些什么?
★你很想念你爸爸(或媽媽),是嗎?沒關系,把它說出來。
尋找快樂歡笑
不要忽視和孩子相處的快樂時光,要開放心胸和孩子去尋找生活的樂趣,而不是陷入問題重重的陰影中。你和孩子仍擁有歡笑和良好的交談,多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一些正向的事。幫助你的孩子,也讓孩子幫助你,一同走過這段黎明前黑暗的日子。別忘了你仍擁有幽默,打翻茶水或事情不順沒什么大不了。何妨多笑一笑!讓你的家庭再歡笑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