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臉媽接了小布丁回家,剛進門,小布丁一下蹬掉鞋子跳上沙發,說:“媽媽,給我講故事吧!”大臉媽沒好氣地說:“我還得給你做飯呢?”小布丁說:“你說話不算數,答應給我講故事的!”大臉媽說:“我不做飯,你吃什么?”小布丁說:“我不吃飯,我要聽故事!”大臉媽說:“你不吃飯我還要吃飯呢!就不給你講故事!”小布丁氣哼哼地說:“壞媽媽,說話不算數!”
大臉媽進廚房做飯,小布丁自己看電視。吃過晚飯,大臉媽覺得不太舒服,碗筷沒洗就躺到床上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小布丁趴到媽媽的身邊,先是摸了摸額頭,又搖了搖媽媽的身子,輕輕喊:“媽媽,媽媽,你怎么了?”大臉媽說躺一會兒就好了。小布丁乖乖地回到客廳看電視。過了一會兒,又不放心地來看看媽媽,還給媽媽倒了一杯水,當然,小布丁對飲水機的開關掌握不熟練,灑了一些水在地板上。雖然如此,大臉媽也沒有力氣訓小布丁,也沒力氣起來擦地。相反,她心里還有種怪怪的感覺:第一次覺得兒子大了,懂事了。
小布丁沒有吵著要媽媽陪著看電視,沒有鬧著媽媽給講故事,這個夜晚一直安靜而溫馨。大臉媽覺得小布丁還是屬于“可造之材”的,心想今后還得給這個孩子多加鍛煉才可以。
大臉媽對小布丁的“政策”有了改變。她對小布丁的“無理要求”似乎不那么著急生氣了,她也不再時刻在孩子面前樹立起“高、大、全”的光輝形象。還經常跟小布丁撒嬌:“兒子,媽媽今天腿好疼,你能幫我捶一下嗎?”“咱們家的椅子怎么這樣沉,幫忙拿一下啊!”小布丁都極其配合,小布丁跟好朋友小豆苗說起自己的媽媽的時候喜歡加一個“小”字。小豆苗把這個事情告訴了自己的媽媽。
小豆苗的媽媽問大臉媽是不是真的對孩子“撒嬌”了。大臉媽說:“不是撒嬌,是教會孩子體貼關心父母。”小豆苗的媽媽說:“你還真有辦法讓孩子變懂事!”被她這么一夸,大臉媽心里甜滋滋的。
絮絮叨叨:
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時刻為他們遮風擋雨,默默地奉獻和付出,卻從來沒有人向孩子索取過一丁點兒的回報要求,如此一個嚴重缺乏“孝順”教育的孩子,又怎會留意父母的情緒和疲憊?又怎能學會體貼父母,正確理解長輩的苦心呢?
父母不能總是在孩子面前逞強,在適當的時候應該學著向孩子撒撒嬌,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除了要作好模范表率的作用外,在適當的時候還應巧妙地利用和創造條件,不惜丟掉自己“高大”、“強者”的形象,與孩子轉換角色,扮演求助的“弱者”角色,向朝夕相處的孩子撒撒嬌,靠在孩子柔軟的肩膀上,說說自己在生活、工作中所擔心和憂慮的事情,尊重和信任他們,多給予孩子表現“我能”的舞臺,讓他們盡情發揮助人為樂、關愛長輩的品質,從而促使孩子增長生活積極性和家庭責任心。慢慢地會發現,由于家長的信任和“依賴”,孩子會一天一天變得成熟、堅強和自信,而且更加有愛心。
母親“弱小”的形象最容易激活兒子的男子漢氣概,小布丁不但緊張地噓寒問暖,還用小手試探大臉媽的體溫。希望父母們都能在生活中找到這樣難得的好契機,并牢牢把握住,做一個偶爾“撒嬌”的媽媽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