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有出息,就要讓他們有活力,能夠持續不斷地學習,要讓孩子有一顆強烈的進取心。而進取心不是你牽著他走就能夠練出來的。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因為“今天我們要走的路,未必是孩子明天要走的路。”這是我給家長的忠告,亦是我做校長的經驗。孩子將來的生活和家長現在的設想之間有時間落差。家長們對當年的升學之苦、工作之苦深有感觸,所以指示孩子這么做、那么做。可家長們是否想過,你們當年的升學之苦都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而孩子要一二十年后才走入社會。你怎知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子?你不知道未來的樣子,你怎知帶他往哪里走?
今天的社會已經與過去不一樣了。中國人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今天的社會多元而開放,行行出狀元。一個打籃球的姚明,在美國的知名度已不亞于國家元首。這種情形以前會有嗎?讀博士雖然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讀博士。創業需要很強的進取心,也許就在讀博士的漫長過程中,進取心慢慢就被磨滅了。
孩子要“大玩”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即使有時候會犯錯。外國人常說,“我們希望孩子有犯錯的機會。”他小時候犯錯不傷脾胃,長大再犯錯那就麻煩了。
記得我在臺灣推行教改時,有很多人問我,如何教育孩子?我告訴他們,小孩子要“大玩”,長大一點就少玩一點,到大學更要少玩一點,到研究院就一點也不要玩了。可現在是倒掛,小學、中學、高中很少玩,到了大學就放松了,隨便玩。孩子的成長就像一個火箭發射臺,開始的軌跡是最重要的,決定了以后的發展。 我的三個兒子讀的都是美國私立大學,學費壓力很重。但是有兩件事情我是從來沒有吝嗇的,一是孩子可以隨時打電話回家;二是孩子要買任何體育器材盡量滿足。現在他們都已經是40歲的人了,每周還要跑幾十英里,騎自行車鍛煉。
今天的社會沒有體力,就沒有生活的品質。這不是說讀書不要讀,好學校不要去,但要看讓孩子付出多大的代價,尤其是身體的代價。這是他惟一不能輸的本錢。
在美國理發店,理發師只管理發,不管洗頭,很不舒服。所以我自己給孩子們理發。有一次,老二讀初中時,我正給他理發,他突然說,“爸爸,如果你能讓全家人年齡都停在這個時候,不再長大,那該多好。”我覺得好笑。可當他理完發上樓后,我才意識到,他感受到了幸福,因為幸福,所以他不愿意長大。
學會享受孩子,也讓孩子享受我們
中國的家長經常對讀初中、高中的孩子說,“快了,熬過這個階段,考上大學就好了。”怎么會這樣?那是孩子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為什么要“熬”過去?
我們生孩子到底為了什么?為了讓自己吃苦?為了讓自己有點事做,好去擔心他們升學的事?為了陪他到11點鐘才睡?我們怎么能做這樣的傻事呢?
我們要學會享受孩子,也讓孩子享受我們。我和我的兒子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比如老二大學畢業那年,說要騎自行車從美國東部橫穿到西部,我們很擔心,盡力說服他不要這么做。后來他改變計劃說要沿西海岸騎一趟,我們最終只能讓他去。他上路后,我抽出一天時間,放下手邊所有的事,一大早坐飛機趕到西部,再租了一輛車,一路開車陪他,幫他拍照。那段時間我真的很忙,這樣又坐飛機又坐車,真的很累,可這4小時我太享受了,讓我一輩子難忘。
現在想來,我最驕傲的是我給我孩子的時間是同事和朋友中最多的。別總說自己沒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時間是擠出來的。當你現在不掌握、不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等他們長大了,他們就沒有時間和你在一起了。這段時光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