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進入年末,各種節日開始向孩子們展露笑臉。從圣誕節到元旦,再到寒假、春節,孩子的心被節日的氣氛渲染得一片燦爛。節日給了家長和孩子們一個表達愛和傳遞感情的極好契機。家長此時給孩子買禮物無可厚非,但最好不要陷入“奢侈圈”。
同學之間為表達友誼互贈禮物本來是件好事,可盈盈的媽媽最近卻有些發愁。原來在得知好朋友小敏 想提高英語聽力后,盈盈就一門心思地要給她買一個iPod做圣誕禮物。盈盈的父母平時對盈盈的教育也是對朋友要真誠,懂得付出,但一個中學生就要送這么貴重的禮物,盈盈媽心里還是犯了嘀咕。與盈盈媽遇到類似問題的還有凱凱爸,那天小凱凱興高采烈地宣布了自己想要的圣誕禮物,一套組合模型玩具,爸爸一看,真是價格不菲……
筆者的一些做家長的朋友也表示:“我們也不想花這么多錢給孩子買高檔商品,但看到別的父母給孩子買這買那,而自己不買,心里就覺得虧待了孩子。再說,現在兒童消費的攀比風太厲害了,總不能讓自己孩子太寒酸吧!”針對上述情況,師大附屬中小學網校的心理專家給家長朋友們一些忠告和建議:
一、對于孩子之間互贈禮物,家長要適當引導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表達和溝通。孩子之間互贈禮物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但究竟怎樣的禮物才能最恰當的表達心意,這卻是個問題。對此,家長應使孩子明白以下兩點:
首先,禮物的珍貴程度和昂貴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這個道理對于成年人來說很容易理解,但對于孩子,卻是一道難題。孩子的思維單純,會在禮物的貴重程度和心意之間畫一個等號,認為贈送的禮物越貴重,就代表兩個人的關系越親密。這種不成熟的思想是導致孩子盲目選擇高價禮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為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個正確的理念,讓他們認識到,禮物的意義在于表達心意,貴重與否更多表現的是形式而非“心思”。有時候,一些切實的幫助,或是一件自己親手制作的物品,更能讓對方感受到重視,也更容易令對方感動、珍惜。
其次,過重的禮物會給對方帶來心理壓力
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總是有付出和收獲兩種需要。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一對朋友,如果一方感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關系就會很難維持下去。而實際上,如果一方感覺自己得到的太多而無法回報,那么這段關系同樣很難維系。對于這點,孩子們很少能夠考慮到。作為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贈送禮物是為了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和需要,而不是為了給對方增加負擔。
二、家長應引導孩子正確的消費觀,謹防“攀比風”
孩子“高消費”固然有社會風氣影響、商家刻意炒作等方面的原因,但家長引導教育不當也難辭其咎。“染之以朱則赤,濡之以墨則黑。”在物質上毫無節制地消費和攀比,會助長孩子虛榮、貪圖享樂的習氣,形成不健康的價值取向和錯誤的消費觀念。
首先,家長應掌握為孩子消費的尺度
為孩子的消費應該是有選擇、適度的。對孩子購物的欲望,家長不應該輕易妥協。不加選擇地滿足孩子任何的消費要求和無“度”的消費,都容易使孩子形成鋪張浪費、缺乏節制的不良習慣。在為孩子選擇消費的過程中即是在告訴孩子,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這直接影響著孩子價值觀的形成。
其次,注意孩子的消費傾向,及時加以引導
事實告訴我們,不良消費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不斷上漲的物欲和盲目攀比的心態,令孩子無暇顧及學習;吃喝玩樂、金錢至上的觀念深入頭腦,一旦欲壑難填,則引發偷盜行為,近年來逐漸上升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大多與此相關。所以,引導孩子合理消費刻不容緩。家長應教孩子學會正確看待社會上存在的消費誤區現象,并及時加以引導,使孩子養成有選擇、知道比較和適度的科學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