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孩子,五個是博士,一個是碩士,這是溫州人蔡笑晚作為一個父親津津樂道的事。然而,這位父親提出的“反對順其自然、反對平常心、反對眼前虛榮”的“蔡氏教育法”,與時下普遍的觀念不同,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適合大眾呢?
創(chuàng)家庭教育法
作為一個父親,最讓蔡笑晚感到驕傲的是,他的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yè),現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yè),曾被美國圣約翰大學錄取;四子蔡天潤,華西醫(yī)科大學畢業(yè),曾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六女蔡天西,18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8歲擔任哈佛大學副教授。
不少人看到這樣的介紹很驚訝,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是如何幫助自己的6個孩子取得令人羨慕的成績呢?蔡笑晚將他的教子經驗總結成了八句話,就是“五個主動”和“三個反對”。他說,孩子3歲左右,父母要主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孩子5歲左右,父母要主動讓孩子盡早上學讀書;父母發(fā)現孩子智力超常,要主動幫孩子跳級或進入少年班;主動為孩子創(chuàng)造沒有壓力的外部環(huán)境;主動告訴孩子,考上大學并不是求學終點,而是求學起點,要早早準備考研或出國留學。
“三個反對”,即“反對順其自然”、“反對平常心”,“反對眼前虛榮”。他說,“反對順其自然”就是不讓孩子“像野花一樣生長”;而對于“反對平常心”,蔡笑晚解釋說,“我們把平常心看成是胸無大志”;“反對眼前虛榮”就是,不要僅僅看到孩子暫時所取得的成績,要注重孩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到底學到了哪些知識。
除此以外,蔡笑晚對孩子的用心良苦還體現在他對孩子的觀察,他說,他的每個孩子都有一本“檔案”,里面記載著從小到大的學習歷程和取得的成績,他還堅持與孩子通信、為每個孩子記日記,通過這些發(fā)現孩子們的不同點,然后研究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
看上去很“美”?
別人的經驗再好,也要考慮自身是否適用。應該看到,蔡笑晚的一些教育方法與現行的教育體制是相悖的,比如他的“反對順其自然”,與現在所提倡的讓孩子自由成長的理念有一定出入。有家長認為,“我更關注的是人格的發(fā)展。只要人格健全、身體健康、心理正常,不管孩子長大后做什么,將來成為怎樣的人,他都應該被稱為人才,都應該是父母的驕傲。”
不僅如此,很多家長聽了蔡笑晚的經驗后,提出質疑,其一就是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上學、升學都有相對嚴格的程序,想要模仿蔡笑晚的早教法和跳級法困難大,甚至需要“強大的背景和經濟能力”,而這些又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做到的。
有家長說,蔡笑晚的經驗畢竟要受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成長環(huán)境的限制。即使蔡笑晚的教育理念言之有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實行,也許給孩子一個較為寬松的幼年、少年生活環(huán)境,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甚至有家長表示,更愿意看著孩子快樂地成長,成才只有建立在成人基礎上,教育才算取得成功。
專供“精英教育”?
針對質疑,蔡笑晚強調,他將他的教育方法講給大家聽,是希望給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一種“精英教育”的理念,他的教育方法不見得具有普遍適用性。
對于這種專供“精英教育”的蔡氏教育法,有專家認為,蔡笑晚的教子經驗是一個成功的個案,但不一定適宜推廣。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周谷平說,蔡笑晚的教育經驗與我們現在提倡的讓孩子多元化發(fā)展的理念可能有些差異,他取得的成功不具備普遍性,不具有全面推廣的意義。
“家長們還是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培養(yǎng),”周谷平說,蔡笑晚的經驗中有值得借鑒的,比如說對孩子的用心、對孩子的觀察等等,家長們應該吸收好的經驗,因材施教,尤其是應該強化家庭教育意識,以積極配合好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