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改革開放第一代,獨生子女第一代,步入結婚生育高峰。
對于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媽媽而言,生養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人生義務,相比而言,“80后”媽媽則把它當成一種彰顯時尚個性的人生體驗。她們為了讓寶寶享受“高檔”的精神和物質生活而大把揮灑時間、精力和金錢。
幼兒教育專家認為,作為中國社會發展承上啟下的一代人,“80后”媽媽正醞釀著全新的育兒觀,形形色色、似是而非、新奇時髦的“科學育兒”方式,將把她們的下一代引向何方?
熱捧“專用產品”怎能不喊“養不起”
“80后”時尚媽媽,為孩子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狂熱投資。曾經為各種時髦消費品大把花錢而不惜成為“月光族”的她們,如今正毫不吝嗇地把錢往孩子身上堆,一邊嚷嚷“要給孩子最好的”,一邊抱怨“如今的孩子真是養不起”。
天涯論壇上一篇名為《“80后”的敗家媽媽》的帖子曾受到網友熱議,作者“小貝媽”在文章中細數了自己和其他“80后”媽媽的時尚育兒經。她寫道:“想想從懷孕起,我就開始奔走于南京各大市場和育嬰房,給尚未出世的寶寶淘衣服,仿佛這就是一種嗜好,剎也剎不住。”
八零后媽媽書寫育兒新經 圖
像“小貝媽”一樣熱衷于給孩子買衣服、玩具的“80后”媽媽不在少數。橙橙媽是廣州一家外企的秘書,寶寶1歲零1個月大,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寶寶出生后,我特別喜歡給她買衣服,給她拍照,但她長得太快,衣服總是一兩個月就穿不下了。”
“80后”媽媽還熱衷于購買各式各樣的母嬰專用產品:固齒器、磨牙棒、自動奶瓶吸管、奶瓶消毒器……“50后”“60后”媽媽們聞所未聞的玩意兒,正成為“80后”媽媽的新寵。
享受過程 更愿分享快樂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不少“50后”“60后”媽媽把育兒視為“順其自然”的一件事,自然受孕,自然分娩,挺個大肚子上班,許多人是“才下車床就上產床”。休完三個月法定產假,把孩子往老人、保姆或者托兒所一丟,繼續上班。而“80后”媽媽,要么不生(丁克),要生,則大張旗鼓地張羅——懷孕、育兒已成為一段重要的人生體驗,記錄、享受甚至與人分享這段人生經歷給她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稍有經濟能力的,能請假的請假,不能請假的干脆辭職,早早放下工作,專心安胎、胎教。清閑的十月懷胎、兩三年的產假,很多“80后”媽媽更樂于在網上分享當媽媽的樂趣,甚至有的“80后”在備孕階段就開始在論壇上記錄自己的心情。天涯論壇的“親子中心”里,不少“80后”女性網友蓋起了“好孕樓”,紀念自己從備孕到懷孕的心路歷程。
橙橙媽的QQ個人空間里掛有10多張寶寶的靚照,還有寶寶新近學會的一兩句話。橙橙媽告訴記者:“能讓親朋好友和陌生網友看到我有這么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我感到十分驕傲。”
為把自己懷孕的美好瞬間留下,不少“80后”媽媽還專門拍攝了“懷孕寫真集”。在外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黃女士的寶寶1歲8個月大,她說:“結婚照可以補拍,但懷孕卻只有這一回,我當時之所以拍寫真集是為了把這段時光記錄下來,成為美好的回憶。”
“科學”育兒:新理念、新概念莫衷一是
背唐詩宋詞、認字算數,數十年來被當成是幼兒早期教育的“天條”。今天,這一“天條”正備受質疑。無論是書報還是網絡等,媒體上五花八門的“科學育兒經”鋪天蓋地。“80后”媽媽熱衷于從書本、網絡和親子培訓班中獲取科學而時尚的育兒方法。
專家表示,很多“80后”媽媽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收入也不錯,具備了一定物質和精神的基礎,她們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觀念,在育兒方面自然也就更時尚。
專家認為,“80后”是我國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代人,在育兒觀念方面,他們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80后”媽媽正逐漸淘汰中國傳統的幼兒教育觀,跳出“隨帶”“看護”的模式,摒棄“唐詩兒歌”“小寫小算”等兒童早期教育的誤區。
但即便是正規中小學的教育工作者,對什么是“素質教育”依然莫衷一是,“80后”媽媽面對層出不窮、似是而非的各種“科學育兒”新理念、新概念,“智商”“情商”“膽商”“潛能”等等,最后落實到具體操作上,演變成帶孩子“上班”:手語班、藝術班、社交班、音樂班、右腦開發班……甚至還有什么“撫觸班”,迷信“科學”的新媽媽們,仿佛連人類最本能的親子抱,都要專家來指導。
而這類培訓班普遍價格不菲,1節課45分鐘,收費約百元。盡管如此,“80后”媽媽還是樂此不疲。
專家認為,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早教班不排除商業炒作的成分,“上早教班并不等于接受早期教育,寶寶情商的培養是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形成的,最好的課堂是家庭,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讓寶寶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