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的媽媽對兒子的舉動焦慮不安,她說:“我兒子每天只有睡覺和看動畫片時能閑下來,其它時間,只要他在家,那就是孫猴子大鬧天宮,在沙發上蹦來蹦去,一會兒玩賽車,一會玩積木,總之沒有閑著的時候,我懷疑他是不是得了多動癥?”
如何區別孩子是多動還是好動?
天性活潑好動與“多動”是有區別的。那么,父母該如何區別孩子是多動還是好動呢?
專家指出,識別多動癥的關鍵在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情況,活潑好動的孩子在聽故事、做游戲、看動畫片或干他自己喜歡的事情時,能專心致志地做一會兒,6歲的孩子一般能安心做20多分鐘。如果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持續10分鐘,父母就要向兒童心理醫生做相應的咨詢了。
哪些表現與“多動”有關?
不同的多動癥兒童有不同的癥狀,但主要特征表現為:
1.自我控制能力差,經常亂翻東西,他提出的要求必須立刻得到滿足,否則就大喊大鬧。
2.不能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容易被外界不相干的事物和無關的刺激干擾。即便是看電視、聽故事,也會小動作不停,屁股在椅子上扭來扭去,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3.無目的性的活動過多,動作花樣頻繁,有始無終。教畫畫或學歌謠,他總是聽不了一會兒就走神兒,動動這兒、看看那兒、出點怪聲兒或從位子上站起來在教室里無目的地溜達一圈。
4.常招惹周圍的小朋友、給老師和父母帶來麻煩,對批評置若罔聞、屢教不改。
5.有些多動癥兒童任性、破壞東西、內心脆弱、時哭時笑,容易沖動。
6.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或發脾氣、跟小朋友在一起也是說翻臉就翻臉。
7.有些多動癥兒童做事顯得笨手笨腳,精細度和協調性差,比如穿衣服、扣鈕扣和系鞋帶時動作緩慢且容易出錯;走平衡木容易摔下來,走路搖擺不成直線;做操跟不上節拍或做錯。
一般來說,多動癥兒童的智商并不低,但其中有多數孩子學習困難、做事馬虎,這主要是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同齡的孩子短所致。
孩子多動 “根”在哪兒?
兒童多動癥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其實際發病時間多在幼兒時期。但由于人們普遍認為“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再加上幼兒園的環境也比較寬松,其“多動癥狀”在父母和老師的眼里顯得不那么突出,容易被忽略。到上了學以后,環境變化了、對孩子的要求更多更嚴格了,某些孩子“坐不住”的問題便格外“打眼”,引起父母的焦慮不安和學校老師的關注。因此,多動癥兒童的求醫就診年齡多為6-12歲。
多動癥的發病原因不明。目前西醫傾向于與遺傳因素、腦神經遞質代謝、輕微腦組織損傷、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有關;中醫則認為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所致,但至今沒有定論。
5大居家訓練偏方
1.陪伴孩子
多動癥孩子做事常常三心二意,在最初進行自控力訓練時需要以成人的行為影響孩子。比如孩子在安靜的環境中畫畫或做作業,爸爸或媽媽最好能陪伴在身邊,父母的主要任務不是輔導也不是批評,而是督促他專心致志,防止邊干邊玩,以便提升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質量,逐步改善做事拖拖拉拉的狀況。
2.安排時間
多動癥兒童做事沒有頭緒,父母每天要幫助孩子安排游戲、活動和學習的內容,合理分配好時間,使孩子意識到每天該做的事一件也不能少。
3.注意力延長訓練
多動癥孩子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做事持續時間短。父母最好依據孩子的情況,制定一對一的時間表,并隨著其癥狀的改善做相應的調整。比如,孩子不到6歲,集中于某一件事上的時間最多能維持5分鐘,父母不妨給他擬定一個“10分鐘計劃”,告訴孩子:無論是搭積木、畫畫還是看故事書,都必須堅持10分鐘;如果孩子6歲上小學一年級了,看書寫字能堅持10分鐘,父母就給他定個“15分鐘計劃”。設定時間段的長度應比孩子能保持的“最高水平”長幾分鐘,使他稍稍努力就能達到。目標定得過高、急于求成,都會讓孩子看不到希望,對訓練不利。
當然要說話算數,別臨時延長時間,不讓他感到這一訓練計劃對自己有太大的壓力。為了避免孩子不停地看表,父母可借助定時器:在上面設定好相應的時間長度,定時器一響,孩子就可以自由活動了。
4.為孩子立規矩
父母給孩子制定一些在家里和在幼兒園、學校的行為準則,讓他明白哪些事情是該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該做的;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這些規則一旦向孩子提出,就要堅持到底,任何時候都不能破壞。需要說明的是,規則定得越細致具體越好。培養規則意識,有助于“多動”孩子癥狀的逐步改善。
規矩是立了,但提醒還需堅持到底,因為多動癥兒童的自覺性比較差。提醒可以是直的,對孩子身上的毛病及時糾正;也可以是暗示的,比如在客廳或孩子房間的醒目位置立一塊小黑板、留言板,將孩子在某一段時間內該做的事情或畫或寫在上面;也可干脆將一天的計劃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冰箱上或柜子上,使孩子能多次看到,以此督促自己。如果孩子上一年級了,媽媽不妨給他準備個小本子,告訴他記下各科老師指定的作業,回家以后及時完成。
5.借助藥物
少數學齡前兒童有多動癥的征兆,如果病情不太嚴重,可采用適當引導和行為訓練的方式,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如果孩子多動的傾向比較明顯,或上學以后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仍然很短、無法靜坐、擾亂課堂秩序、學習成績不穩定、存在學習困難及行為障礙,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給予藥物治療。對有突出癥狀孩子的藥物治療越早越好,因為治療越遲,越容易出現學習困難。
給父母的貼心提示
1.多動癥的孩子自己管不住自己,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學校,給老師、父母造成麻煩簡直就是家常便飯。所以,爸爸媽媽要面對現實,充分理解孩子的行為不是故意的、而是一種病態表現,對他的治療要有“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多動癥兒童比一般正常兒童難管教,在他身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更多。
2.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病情”,在不同的階段提出適當的要求、細致示范、耐心指導,不可過高,也不能像對正常孩子那樣嚴格;否則,要求不切實際,也會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對多動癥兒童學習及行為方面取得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表揚和鼓勵。不訓斥、不打罵、不懲罰孩子,因為那樣不但不能使孩子的行為有所好轉,還容易加重孩子的自卑、憂慮、孤僻或反抗心理,其結果可能會更糟。
3.父母和幼兒園或學校的老師保持熱線聯系、多溝通,尋求一致的教育方法,平和地面對多動癥兒童。
4.充實孩子的生活內容。父母盡量將孩子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使他們能有機會宣泄過剩的精力。比較好的方法是讓他們參加適當的運動,如走平衡木、滾圓桶、跳蹦床、袋鼠跳等。
5.避免含鉛食物。鉛中毒會損傷孩子的大腦,有可能加重孩子的多動癥狀,應限制孩子吃可能受鉛污染的食物和含鉛量高的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
6.父母別忘了鼓勵孩子,這既是對他的肯定也是對他的激勵。假如孩子能很好地堅持幾次或幾天,給孩子一個小獎勵,讓他驚喜,以便將好成績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