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長得非?蓯,看見她的人都很想捏她一把、掐她一下,也喜歡逗她:“讓我親一下好嗎?”每逢這種時刻,她總是脹紅著臉,氣呼呼地說:“才不要!”她的父母有時候會含笑看著別人逗她,有時也會出言相勸:“沒關系啦!讓阿姨(叔叔)親一下嘛!”通常,孩子在父母的要求下會勉強答應,但小小的臉龐上盡是委屈和不悅。
怕生的孩子就像受驚的貓咪
看著孩子的這場景,很容易讓我想起我家的流浪貓。
我家這只流浪貓是從街上撿回來的,對人很有戒心,一般人很不容易接近它,更甭提逗弄或抱它了。來我家的客人十有八九一看到它就會喊著:“好可愛喔!”然后便冒冒失失地靠近它,我家貓咪絕對不客氣地轉身就跑,溜得比什么都快。有一次,一位朋友抓住它,想把它摟在懷里,貓咪不客氣地用它的利爪抓了她一把,掙扎著跳下來,在椅子下面躲了一整夜。
懂貓的朋友就不會這樣做了,他們會若無其事地(好像屋子里沒有這只貓一樣)跟主人閑聊,等貓咪放松了警戒的時候,才慢慢地靠近它。剛開始的時候,只是接近貓咪5公尺左右,慢慢地再接近到1公尺以內,如果這時候貓咪還沒離開,那就表示它把你當成“自己人”了;或許它還不會讓你抱它,但你可以摸摸它的脖子,通常它會舒服地咕嚕咕嚕叫,最低限度,它絕不會生氣地用爪子攻擊你。
別忽略孩子也有自尊心
小孩子有時候跟貓咪很像,他們也有自尊心,不喜歡別人隨意地逗弄;他們都很需要安全感,不會讓人輕易地靠近;當你表現得很友善,看起來似乎不會威脅到他的時候,他或許會愿意讓你靠近,甚至忍受你的擁抱或親吻,但多數的孩子和貓咪并不以此為樂。唯有當他們準備好,發自內心地喜歡你,也覺得跟你在一起很舒服、很有安全感的時候,你才能進入他們的“私人領空”。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齡前的孩子是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除了少數擁有特殊心理動機(如:渴盼被注意)的孩子之外,大多數的孩子并不會以身體的親近來取悅別人。因此,我也想在此特別建議為人父母者,盡量不要慫恿孩子對并不親近的人獻吻,以免孩子為此感到苦惱。
我自己也很難抗拒孩子的玫瑰色臉頰,但我心里始終有著“尊重孩子”的概念,知道孩子未必喜歡大人的肢體接觸,所以,我會像接近容易受驚的貓咪一般,不敢造次。
讓孩子決定是否愿意讓你靠近
跟初次見面的孩子接觸之前,我會先跟孩子的父母隨意聊聊,眼神不經意地掃過孩子,但絕不盯著他看;有時,大人的話題難免會提到孩子,我也不會因此一直看著他,或借故去碰觸他,頂多比剛開始的時候多看兩眼,或問一兩句“你在玩什么呀?”之類的問題。
等過了一段時間后,孩子覺得我對他似乎沒有威脅,這時,我就可以蹲下來跟他一起玩他正在玩的東西,以實際的行動讓孩子知道“我跟你是一國的”。之所以要蹲下來,是因為唯有他平行地接觸到我的眼神,他才會覺得受到尊重,而不是“上對下”的權威。
當我這樣做的時候,很單純的只是因為喜愛孩子、想接近他們,我并沒有不停地逗他們:“讓阿姨親一下嘛!”或企圖擁抱他們。但,信不信由你,通常,要不了多久,孩子就會主動地接近我,跟我玩得好開心,還會主動告訴我很多他的“小秘密”。等我要告別的時候,他不是緊緊地抱住我,就是大聲喊著:“不要走……”這時,我不止很容易親到那粉嫩的臉頰,有時還會被他親得滿臉都是口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