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的揚揚活潑可愛,自從出生后媽媽就特別寵愛他,一直由自己親自領養。一個月前因為媽媽要上班了,所以只得把揚揚放入托兒所。從放入托兒所的第一天起,揚揚就哭鬧不停,緊緊拉著媽媽的衣服不放,不讓媽媽走。在托兒所里他不肯吃飯、不肯午睡,甚至不肯喝水,整天哭著吵著要媽媽,老師怎么哄勸都沒有效果。下午,他常常站在托兒所的門口等候媽媽,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回到家里,揚揚總是跟著媽媽不放,害怕媽媽離開他。晚上睡著后還經常驚叫“媽媽!”“媽媽!”
揚揚的種種表現顯示他得了“兒童分離性焦慮”,每年入園的時候,像揚揚這樣的寶寶還真不少。兒童分離性焦慮是指6歲以下的兒童,在與家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出現的極度焦慮反應。男女寶寶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狀況,它與孩子的個性弱點和對母親的過分依戀有關。分離性焦慮如果不加以重視和矯治,會影響寶寶以后的生活,如上學后很容易發生學校恐懼癥、考試緊張癥,甚至成年后出現急性或慢性焦慮癥,阻礙心身的健康發展。
分離性焦慮原因探密:
●遺傳因素
患有焦慮癥的父母所生的子女,焦慮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而且同卵雙生子焦慮癥的同病率可高達50%,這些都說明分離性焦慮癥與遺傳有著密切的關系。
●親子過分依戀
患有分離性焦慮的寶寶平時一直與母親或固定的養育者呆在一起,不與外界接觸,而母親則往往對孩子過于珍愛、過分保護,事事包辦、處處代勞,從而使孩子養成膽小、害羞、依賴性強、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個性弱點和對母親的過分依戀。一旦與母親突然分離,就容易出現分離性焦慮。
●生活事件影響
在出現分離性焦慮之前,往往有生活事件作為誘因,常見的生活事件為與父母突然分離,在幼兒園受到挫折,不幸事故如親人重病或死亡等。
分離性焦慮有哪些表現?
分離性焦慮大多數發生在學齡前兒童身上,當他們與所依戀的親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會深感不安,出現明顯的過分焦慮情緒。許多孩子甚至常常無根據地出現種種奇怪的想法:擔憂親人可能會離開自己,或害怕他們一去不復返;擔心他們的親人會發生危險,會發生意外,會遭到傷害;擔心自己會大禍臨頭,與親人分離,或擔心自己會被拐騙等。因此,他們不愿意離開親人,不愿意上托兒所或幼兒園。
當預料到自己即將與親人分離時,他們馬上會出現過度的哭叫、吵鬧,或出現淡漠、退縮。如果勉強或者強迫送他去托兒所或幼兒園,常在托兒所或幼兒園里哭哭鬧鬧、掙扎不安,不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甚至不吃不睡,而且這種表現一般超過兩周以上。有的孩子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頭疼、腹痛等癥狀。分離性焦慮癥可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
如何防治兒童分離性焦慮?
1.擴大孩子的接觸面
從小要讓孩子習慣多人養育,不要讓孩子依賴一個養育者,讓孩子盡量多接觸家庭以外的小朋友和大人,要讓孩子擁有多個一起玩的小伙伴。要培養孩子與陌生人打招呼的習慣,以克服孩子在陌生的環境里膽小、怕生、怕人多等。
2.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從小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飯、穿衣、洗手、自己大小便等等。媽媽要注意避免事事包辦、處處代勞,不要讓孩子養成對母親過分依賴,否則孩子一旦進入托兒所或幼兒園,就很難適應集體生活。
3.培養孩子的合群能力
當小朋友來家里玩時,爸爸媽媽要鼓勵自己的孩子把玩具拿出來和其他孩子分享,以培養孩子合群和與人相處的能力。這樣孩子進入托兒所或幼兒園時,就能與其他小朋友融洽相處,減少或避免分離焦慮的發生。
4.做好入托前的準備工作
在孩子進入托兒所或幼兒園之前,爸爸媽媽應經常給孩子講托兒所或幼兒園的生活。告訴孩子那里有許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做游戲非常開心。也可以提前帶孩子到托兒所或幼兒園參觀,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不是到了入園時生硬地把孩子推進托兒所或幼兒園,自己一走了之。
在孩子進托兒所或幼兒園的頭幾天中,爸媽可以陪同孩子在托兒所或幼兒園里玩玩,隨著孩子與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師熟悉、親近起來之后,爸媽可以逐漸減少陪伴的時間,直到最后完全放手,切莫操之過急,以免加重焦慮發作。嚴重的焦慮癥寶寶要立即請兒童心理醫師進行系統脫敏治療。
5.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如果父母本身有焦慮傾向,就要認識到自己個個性弱點對寶寶產生的不良影響。在家庭中傳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爸媽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焦慮,對寶寶表現得耐心、冷靜是很重要的。
6.藥物治療
對于個別有嚴重焦慮癥狀,影響到飲食和睡眠并且軀體癥狀明顯的寶寶,可以考慮使用抗焦慮藥物進行治療,以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較好,副作用較少,但一定要在有經驗的兒童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