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5歲的小麗聰明好學、懂禮貌,深得老師和家長的喜愛。但她有個毛病,就是無論什么事情都要媽媽代勞,自己不愛動手。
早晨,被媽媽叫醒的小麗仍躺在床上,等著媽媽為她穿衣服。媽媽拿起衣服,她懶洋洋地伸伸胳膊抬抬腿……洗臉和刷牙也要媽媽幫忙。到了晚上,媽媽幫她鋪好床鋪,洗好腳,她才肯上床睡覺。一天下來,媽媽非常辛苦。
故事二
最近多家媒體報道了“東方神童”魏永康被勒令退學的新聞。這位神童13歲時就完成了小學至高中的課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湘潭大學;4年后又以總分第二的成績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碩、博連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3年8月,中科院以魏永康不能適應研究生學習為由,勸其退學。
事實上,魏永康在學習上的不適應只是一方面,更為不適應的是在生活自理方面。魏永康從出生到去中科院念書之前,一切與生活自理有關的“活”全都給母親包攬了。目前,已經年滿22歲的魏永康,吃飯、穿衣、洗澡、洗臉、端碗等仍要靠母親幫助。
分 析:
當今中國獨生子女居多,家長過分寵愛孩子,基本不主張和鼓勵孩子去做家務。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家庭獨生子女每日平均勞動時間僅為11.32分鐘,不及美國孩子的1/6。超過60%的獨生子女從未或很少做洗碗、洗衣服等家務。在家里,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在幼兒園,老師也很少安排勞動,使得孩子動手機會減少,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會做或不愿做。
從家長方面來講,由于教育價值觀和教養態度不正確,把優生優育狹義地理解為單一的智力開發,缺乏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勞動習慣的正確認識。例如認為孩子作業負擔已經很重了,不要再給他增加負擔;有些家務太危險,怕孩子出事;孩子做不到位,越幫越忙,自己還得重做;等等。從孩子方面來講,則是因為缺乏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的實踐鍛煉,使他做不好,不會做,沒有勞動興趣,更愿意依賴父母。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是否愿意從事家務勞動以及從事家務勞動時間的長短,將影響其性格的發展。研究也表明,從小熱愛勞動的人,成年后的生活比不愛勞動的人更充實、完美,事業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勞動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從小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非常必要。
策 略:
●適時教給孩子一定的勞動程序、方法和技能,分配給孩子的勞動任務,強度和難度要適當,時間也不宜過長。
●自我服務是幼兒勞動的基本形式,包括自己穿、脫衣服,整理衣物,洗漱,進餐等,利用孩子愛模仿的心理特點,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孩子沒做好,家長也不要替他做,因為“代替”容易滋長孩子的依賴心。
●可以邊勞動邊給孩子講解有關知識,如剝豆時講大豆的營養價值,洗手帕時談肥皂的妙用,增強孩子的求知欲,減少勞動的單調、乏味。
●若孩子對勞動有抵觸情緒,家長千萬不要強迫。最好是對孩子曉之以理,讓他懂得勞動的光榮,產生勞動的愿望,并及時給予適當鼓勵。
●不要用金錢作為交換條件讓孩子勞動,這樣做不利于培養孩子勞動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也不要把勞動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這會導致孩子對勞動產生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