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非常忌諱小朋友知道我的名字,生怕他們會直呼我的姓名(這在國內是非常不禮貌的)。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不太樂意把自己的名字告訴他們,我的姓名也就成了一個秘密。就因為這樣,常常鬧得笑話百出:可能姓譚的“譚”和糖果的“糖”發音相似的緣故吧,孩子們總會親切地叫我“糖果老師”,或“糖糖老師”。一次,東東好奇地問我:“老師,你叫什么名字呀?”我說:“就叫譚老師!”“哦,我知道了。您叫‘唐老鴨’。”我一聽,給氣了半晌,后來得知,原來東東并沒惡意:他喜歡迪士尼動畫片中的唐老鴨,而且“譚
老師”和“唐老鴨”發音相似,所以他這么稱呼我也是出于喜歡的心理。
通過這件事,我仔細分析:為什么孩子們對我的姓名會如此好奇、有如此多的猜測?是不是我的思想誤導了孩子?既然孩子們能大大方方地告訴我他們的姓名,我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姓名當成是不可告知的“謎”呢?于是我在班里開展了以“認識我們的姓名” 為主題的活動。活動中,孩子們不但認識了班上老師們的姓名,知道姓名是一種文字符號,還了解了班上每個人姓名的由來、中國人姓名的結構特點等等,同時,他們還學會了傳統的禮儀—在平時,小朋友表示對長輩的尊重,不能直呼長輩的姓名。放學時,我聽到孩子們自豪地告訴家長:“我知道我們班老師的名字了,她叫……”現在,我的姓名成了孩子們公開的“秘密”了。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大人越是覺得不可告知的東西,孩子對它的好奇心就越強烈。相反,把“謎”一樣的東西告知孩子,同時,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就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孩子從中學到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