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比外公講得好。”
毛毛4歲便跟著外公學圍棋,到五六歲時,外公已不是他的對手了。而圍棋水平相對高點的爸爸當時又不在身邊,舅舅又忙得很,都不能指點他。好在那時他已經能識字了(孩子5歲讀的書),家里又有很多的圍棋書,外公和舅舅他們都愛看看圍棋書,受他們的影響,毛毛也看起圍棋書來了。
一天,毛毛又捧著一本圍棋書在看,看得興起,他把棋盤攤在地板上,照著棋譜擺了起來。
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兒子正擺在興頭上,外婆叫他吃飯也不理———入迷了。外婆多叫幾句,他干脆把房門給關上了。外公是棋迷,理解地說:“讓他去吧。”誰知毛毛這一擺就是近兩個小時,待他走出房門時,已是笑容滿面。
“這書比外公講得好。”毛毛深有體會地說。
“團結起來力量大。”
兒子初學象棋,自然不是爸爸的對手,雖已不再像以前初學圍棋時那樣逢輸必哭,但輸多了心里總不是個滋味。與兒子同病相憐的我,看著孩子他爸那個得意勁,便與兒子同仇敵愾了起來。
“你別得意,我和兒子一起上,打敗你!”
“你?”孩子他爸一臉的瞧不起。
“就是我,怎么樣?毛毛來,我們團結起來力量大,一起打敗爸爸。”
“對,我們團結起來力量大,一起打敗爸爸。”
開局了。因為有了我的加盟,形勢便大大地改觀:兒子沒發現對方的漏著,常被我發現;而我沒發現的危機則常常被兒子察覺。孩子他爸早已收起了臉上的傲慢,緊張地應對了起來。
“將軍!”“將軍!”一連幾個將軍,對方已有些招架不住了。最后,我們發現了對方一個關鍵的弱點,一個將軍!“哈,我們勝利啦!”毛毛得意地宣稱。
“你們兩個腦袋,我可是一個腦袋。”爸爸說。
“團結起來力量大。”毛毛馬上回敬一聲。
“兩個腦袋加起來比一個腦袋大。”爸爸逗毛毛說。
“就是團結起來力量大,就是。”兒子爭辯道。
“就是,團結起來力量大,毛毛沒說錯。”我笑著贊同道。
“可是,”毛毛疑惑地說,“爸爸也沒說錯呀!”
“是的,兩個腦袋加起來比一個腦袋大。可兩個腦袋加起來再大,如果不一起想辦法,還是不行。所以呀,還是團結起來力量大。”
“就是,還是團結起來力量大。”毛毛得意地說。
尊重孩子的情感
毛毛正玩著他最喜愛的折紙游戲。他一會兒折個小紙帽,一會兒折個小紙船,玩得可開心呢!敲門聲傳來,毛毛趕緊跑過去開門。
“叔叔好!”毛毛挺有禮貌地向來客打了個招呼。
“是毛毛呀,你舅舅在嗎?”來的客人是舅舅的同學。
“在!”毛毛點點頭說,“舅舅,你同學來了。”
“哦,是小A。”舅舅應聲從房里走了出來。
“毛毛現在下圍棋可厲害了,前不久他的名字還上了中央電視臺呢!”舅舅最近常向別人這樣夸毛毛,今天,他又夸上了。
“哦,還上了中央電視臺?”客人挺感興趣。
“是呀,他參加中央電視臺《紋評論道》欄目的有獎征答活動,竟然榜上有名,還收到了中央電視臺寄來的獎品。”舅舅介紹道。
“什么獎品?”
“一張學圍棋的軟盤。”舅舅回答道,“跟他下一盤怎么樣?”
“行啊,他常跟你們同學下,你們好幾個同學都沒下贏他呢!”我也在一旁幫腔,毛毛的棋藝讓我感到自豪。
“是嗎?他幾歲了?”看著點點大的毛毛,客人問道。
“7歲!”我有些得意地說。
“才7歲呀,就這么厲害。我和毛毛下一盤!”
“毛毛,來,和這位叔叔下盤圍棋。”我高興地叫道。
咦,這孩子怎么就不見了?準是在衛生間里把剛折的小紙船放在水里游著玩呢。
“我不!我要玩!”毛毛在衛生間里應道。
他不樂意呢!
“你不是挺愛下圍棋的嗎?來,別玩了,去跟那位叔叔下一盤。叔叔說你好厲害呢!”我走進衛生間,哄著毛毛。
“哼,你們就曉得讓我下!”毛毛嘟噥著。
我要他下?!毛毛的話讓我心里一震。下棋是一種益智的娛樂活動,應該是孩子自己要下才開心呀!毛毛以前可是非常愛下棋的,他曾把自己關在房里擺棋譜,一擺就是兩個小時,連飯都不吃呢!可現在毛毛下圍棋變味了,最近幾乎家里凡有客人來,我們就向別人介紹毛毛的棋藝。凡是會下圍棋的客人幾乎都建議人家和兒子下圍棋,而客人們也很有興趣和兒子下。就這樣變成了媽媽要他下,而不是他自己要下,如此一來,孩子下圍棋還能有什么樂趣呢?孩子能不反感嗎?我這樣做本是想促進毛毛的棋藝,但結果卻適得其反,孩子反而對下圍棋厭倦了。而深究其原因,我不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把孩子當做炫耀的工具嗎?我考慮了孩子的感受嗎?想到這兒,我摟過孩子說:“好了,不下!不下!是媽媽不好,不該逼著毛毛下圍棋。”
“媽媽真好!”毛毛高興地沖著我笑了。
看著孩子臉上燦爛的笑容,我的心里也充滿了陽光。
現在,圍棋依然是毛毛的業余愛好,就像毛毛喜愛打籃球和看美國大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