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歲起,媽媽就喜歡把小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俊稍大之后,吵著要戴媽媽的耳環、項鏈,要穿媽媽的高跟皮鞋。媽媽只當他是好奇,并不以為然。
小俊的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兒童性角色畸形”。
所謂性角色畸形是指男女性別的錯位,也就是說,一個人把自己看作是男性還是女性,心理學上稱之為性別角色,大約到3歲時,兒童的性別角色已形成。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與周圍女孩一樣的人,在打扮、表情、舉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為女性化男孩,反之,如果小女孩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與周圍男孩一樣的人,在打扮、表情、舉止上努力模仿男性,即成為男性化女孩,上述兩者均稱為性角色畸形。
哪些孩子需要重點觀察
凡男孩穿女裝,說話娘娘腔,舉止嬌嗲,喜歡洋娃娃,做游戲常扮女人,喜與女孩結伴玩者;凡女孩穿男裝,說話粗魯,舉止粗野,喜歡玩汽車手槍,做游戲中常扮男人,喜與男孩結伴玩者。
心理測驗:
(1)玩具人選試驗:提供給兒童一組具有性別特點的逼真的玩具,包括爸爸、媽媽、男娃娃、女娃娃,要求兒童在4個玩具中選擇一個,然后引導兒童手持玩具編一個故事,手持10分鐘以上者記錄下來。
(2)畫人試驗:要求兒童畫一個人,不要畫機器人,然后讓他說出所畫的是男人還是女人。
診斷
凡女性化男孩選女人或畫女人者,凡男性化女孩選男人或畫男人者,均可懷疑為性角色畸形。
兒童性角色畸形的發病原因
1.父母無視孩子的性“解剖”特征。
這些父母常無視孩子的性別解剖特征,按自己的心愿來妝扮孩子。
2.缺乏應有的父母“性角色”榜樣。
性心理學家認為,男孩在3-4歲以后應多接觸父親等男性榜樣,如果此時得不到應有的男性榜樣,性心理發育可受到挫折,導致性別認同混亂。
兒童性角色畸形的危害性
(1)對孩子性格產生不良的影響。這些女性化男孩和男性化女孩在年齡較大時,常常受到小朋友的歧視和捉弄,或受到老師和鄰居的壓力,使他們企圖隱蔽自己的異性行為,但常常又辦不到,內心十分痛苦。同時他們又常無形中被其他孩子“隔離”開來,因而產生內向、孤獨、膽小及憂郁的性格特點。
(2)可成為同性戀、異裝癖及易性癖等性變態的心理根源。
國外研究指出,幾乎所有的要求手術變為女性的男性易性癖患者,其幼年均有女性化行為;大約有2/3的男性同性戀者,其幼年就有女性化行為;大約有一半的異裝癖者幼年就喜歡著女裝。上述研究表明,成人的性變態與兒童的性角色畸形之間有著明顯的對應關系。
兒童性角色畸形的矯治
1.強化孩子的性角色意識。
家長應培養兒童從小對自己性別進行正確的辨認。男孩應著男裝,玩男孩玩的玩具,從小與男孩一起玩;反之女孩亦然。父母千萬不要出于自己的心愿而無視孩子的解剖性別,人為地為孩子選擇性別。
2.對文靜、害羞、有女性化傾向的男孩,要注意從小訓練培養其勇敢、活躍、大膽等男孩性格;反之女孩亦然。
3.選擇與性別相應的文體活動。
女性化男孩,往往缺少體育鍛煉;男性化女孩,常常缺乏文藝愛好。家長應讓“假姑娘”在運動場上馳騁拼搏,讓他們懂得什么是競爭,什么是勇敢。讓“假小子”能在唱歌、跳舞中追求女性的秀美、端莊、乖巧、細致。如果父母能與孩子共同參加這些文體活動,也許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必須強調,性角色畸形這一心理偏差與孩子今后的戀愛、結婚、家庭和諧關系甚大。一旦父母發現孩子有性角色畸形的傾向。應及早請兒童心理醫生檢查,及早進行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