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下來對環境刺激的反應便已顯示他們的個性。例如有些孩子活動量大,比較好動;有些活動量小,比較安靜。面對環境改變時,有些孩子適應的時間較短,有些適應時間較長。在情緒表達方面,有些孩子遇到挫折只皺眉頭,不吭聲;有些則會發一陣子脾氣才能平息。這些性格上的差異,是受遺傳影響,一生下來便已經是這樣的了。
初生情緒
新生兒絕大部分時間在睡覺,只有一些簡單聽情緒反應。饑餓,身體被圍裹過多或濕尿布沒有及時換去,都會使他不高興地哭鬧亂動。一周后,在吃飽喝足身體舒適時,會出現一種本能的微笑,這星理性微笑,否定不能視為情緒愉悅的表示。
換尿布
孩子尿濕了,父母應親切溫柔地說:“寶寶羞羞,媽媽給你換干凈,不哭哦!好了,干干凈凈,很舒服吧!”使寶寶體會愉悅的情感。
提示:孩子啼哭時,摸一摸是否尿布濕了,喂奶時,聲音也要新切、溫柔。
哭
新生兒表達情感的方式是直接而迅速的,而哭是他們彩的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通過這種形式,他們和父母家人交流,表達自已身體情緒上的感受。
喂奶
當孩子因肚子餓而啼哭時,就要邊說:“寶寶乖,肚子餓了哦,媽媽喂你吃奶了!”邊抱起來喂奶。
提示:可將聲拉長,讓音樂旋律伴隨動作。
母子情深
當新生兒看到母親親切的面孔,他的眼睛不再東張西望,不再發呆或昏昏欲睡,他會極力張大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媽媽臉上,媽媽要不斷地說話聲情并茂地講故事,贊美寶寶。
提示:6個星期左右,孩子開始喜歡注視人臉豐富的表情;8個星期,孩子看到人臉時會發也微笑。
親情接合
新生兒出生后的最初一段時間內,父母以及最早接觸孩子的人,最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叫“接合”。父母與新生兒之間皮膚、目光及聲音的相互接觸,就叫做“親情接合”。
顯然,母親在“親情接合”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研究表明,新生兒對母親的反應有一種天然的敏感性。母親把臉移到新生兒面前,新生兒會直接注視著她;新生兒哭鬧時聽到她的聲音,會馬上安靜下來。
“親情接合”是新生兒的第一種人際關系,是新生兒日后形成廣泛的人際交往的起點。所以,父母要特別注意在新生兒出生時,就打好這塊新生兒人際交往的“基石”。
唱童謠
孩子在不高興或哭鬧時,父母溫柔地唱童謠或催眠曲給孩子聽,使孩子的情緒安定。
提示:童謠或催眠曲伴隨手的輕拍動作,效果更佳。
爸爸作陪
當爸爸的,地起參與孩子的喂奶、換尿布等,可以增進父子感情,當媽媽給孩子喂奶時,爸爸不妨將臉倚在媽媽的肩頭,與媽媽一起注意著孩子,讓孩子看到,身邊不止有個媽媽,還有個爸爸。
握手
父母將一個的批放入孩子的手掌上,如果孩子因反射能力而握手,再輕輕地移動手指,使孩子逐漸地不靠反射能力而靠自己的意志力握住。
提示:反復訓練、觀察孩子另一只手的反應情況及幼兒表情。
第一朵微笑
絕大多數孩子在4-6周以前的笑是不具有什么社交意義的。但也可能是舒適與滿足的表示——很我孩子在熟睡時微笑,或者是排尿時,有進當臉頰被撫摸時也會面露微笑。不管怎么說,嬰兒的微笑總是非常美麗、天真、動人的。
抱一抱
出生后1-2周,就可以把孩子抱起,讓他躺在父母懷里,頭部略抬高,臉對著臉,相距一尺遠。用一只手摸他的小臉,或把手指放進他的小手中,輕輕搖晃,一邊給他哼兒歌。這樣可以增進感情的交往,使孩子在父母的懷抱中感到溫暖、安全。同時,母親的愛撫對孩子大腦發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