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不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惑,于是我們會去書本上、網絡上,或者向有經驗的人尋求答案。但是有時候也會發現,這些觀點用在孩子身上怎么不太靈?
誤區1
寶寶扔玩具,是一種探索活動。
鏡頭:早上爸爸批評了露露,露露很生氣,一直不說話,還不斷地拿起自己喜歡的玩具,重重地摔在地上。父母沒有進行任何干預。
媽媽的觀點:書上說了,寶寶扔玩具,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不用管她。
解析:寶寶扔玩具,有時候是一種探索,有時候是一種宣泄
很多寶寶都會在一個階段里特別喜歡扔東西,拿到手里的玩具或者其他東西,轉手就扔了,這其實是寶寶的一種探索過程:拿著玩具,寶寶會感受重量;扔的過程中,會看到一條美麗的弧線;東西落地的時候,又可以聽到聲音……這個過程對寶寶來說太有趣了,這個玩法也比玩具本身的玩法更有吸引力,而且說不定一顆璀璨的物理明星就要升起呢!寶寶這樣扔東西的時候,父母不需要干預,但是可以在寶寶扔完東西之后,引導寶寶撿起來,讓他養成良好的秩序習慣。
寶寶扔玩具,其實還有另外的情況:寶寶生氣的時候,憤怒的情緒無法表達,連心愛的玩具也重重地扔在地上!這是寶寶發出的信號:我不知道怎么處理我的憤怒情緒,我的全身都很生氣,我有很多的身體能量該怎么辦?
這時候,父母首先要接納寶寶的憤怒情緒:寶寶是不是生氣了?被爸爸批評了很難受是嗎?然后引導寶寶:寶寶生氣的時候可以告訴父母,也可以告訴你最喜歡的玩具小熊。或者給寶寶做一個沙袋,讓寶寶生氣的時候就去捶打沙袋,寶寶就知道該如何發泄自己的身體能量了。
誤區2
寶寶在學習語言的時候,不要代替寶寶表達出來。
鏡頭:媽媽喂樂樂喝水,樂樂很友好地把水給媽媽喝,媽媽拒絕了,又給樂樂喝,樂樂不高興了,撅起小嘴,媽媽還沒明白怎么回事,于是問樂樂:“怎么了?說話!說話!”樂樂生氣地把杯子推倒了。
媽媽的觀點:寶寶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如果總是代替寶寶說話,寶寶可能只會很簡單的“嗯,是”,而失去了自己表達的機會,所以我用“說話,說話”來引導寶寶自己表達。
解析:引導寶寶說話的時候,你的身體語言很重要
你是不是在試圖理解寶寶?如果只是生硬地讓寶寶說話,那么你的引導可能是無效的。
寶寶在1歲以后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怎么去引導寶寶說話呢?很多時候,父母需要蹲下來,看著寶寶的眼睛,讓他能感覺到父母在試圖理解自己,然后告訴他:寶寶你想做什么,能告訴爸爸媽媽嗎?如果寶寶表達不出來,父母可以試著問寶寶:寶寶是不是想喝水?寶寶就可以從父母關切的目光中,溫柔的引導中,學會表達“我要喝水”了。
誤區3
放手讓寶寶自己玩吧,寶寶在自己探索的過程中就在思考。
鏡頭:盈盈抱著一個皮球,不知道怎么玩,轉來轉去,爸爸始終坐在沙發里看自己的報紙,盈盈邀請爸爸一起玩,爸爸卻說:“盈盈自己玩!”
爸爸的觀點:寶寶自己探索的過程中就是思考的過程,要放手讓寶寶自己玩。
解析:寶寶需要自己玩,也需要父母的引導和互動
寶寶在自己玩的過程中會不斷思考、想辦法。這種觀點當然沒錯,寶寶在6個月以后,獨立探索的能力增強,需要放手讓寶寶探索,尤其是寶寶專注于某個玩具的時候,父母盡量不要去打擾寶寶。很多有創造力的寶寶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但是在很多時候,寶寶也是需要父母和他一起玩的,親子交流和互動也特別重要!父母不要忽略孩子需要父母一起玩的信號。什么時候寶寶需要父母了呢?
1、寶寶無所事事的時候
寶寶也有無聊的時候,有些時候,寶寶真的不知道該做什么,父母不妨找一些寶寶感興趣的玩具,跟寶寶一起玩吧。
2、寶寶對于感興趣的玩具不知道怎么玩的時候
有時候寶寶拿到一個玩具,會不知道怎么玩。比如,寶寶非常喜歡皮球,但是拿到皮球之后,總是抱在懷里,不知道皮球還可以拍,可以傳球,還可以玩出許多花樣。這個時候,父母不妨引導一下,跟寶寶一起進行傳球的游戲,寶寶一定會樂在其中,并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玩法。同樣是一個皮球,花樣的玩法,對寶寶的刺激就豐富許多。
3、寶寶邀請父母的時候
有時候,寶寶會主動邀請父母加入自己的活動,這個時候,父母就不要固守“讓寶寶獨立玩”的思想了,放下你手頭的工作,跟寶寶一起體驗游戲的快樂吧!寶寶會在跟父母一起游戲的過程中體驗到更多的快樂,體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一百位母親就有一百種育兒方法,育兒沒有絕對正確的一定之規。對于各種不同的育兒觀點父母要甄別對錯,并考慮這樣的育兒觀點是在什么情況下運用的。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立足于孩子本身的特點,發現孩子與眾不同的地方。事實上,相信你做父母的本能,同時學習兒童成長的基本規律,你一定能在實踐中創造出適合自己的育兒智慧——這可不是哪本書或是哪個專家能夠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