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是生理和心理成長、成熟的過程,成長中的兒童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不僅關系到他們的現在,更影響到他們的未來。因此,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青島市計生協會在當地的一項調查表明,5—12歲的兒童中,存在各種心理障礙的占18.3%,其中厭學、自卑、行為障礙現象較為集中。許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自私、過分依賴家長、缺少競爭意識和吃苦精神,擔心長大以后很難成為有用之才,有的家長甚至對自己的孩子能否適應社會需要產生懷疑。專家指出,對孩子過于溺愛、父母關系不和或離異、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學習負擔過重以及生理上的變化等,都是導致兒童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
怎樣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家長應對孩子做些什么?如何將學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因教師的影響而在心理上烙上深深的痕跡,因而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教師良好的心態、豐富的情感,充分尊重、理解、寬容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主動學習、友好交往、自主發展。
探索符合學生心理健康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激勵教育”,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學實踐中,也應是教師的職責。青島市福州路小學王校長說:“教師如果時常對學生進行激勵為主的口頭和書面評價,使學生在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中度過學校生活,對學生積極向上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教學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俗話說: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為舉止和心理健康狀況更是時刻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你是否了解兒童心理健康知識?孩子從你那里受到了哪些影響?是不是讓孩子體驗到了你的愛?
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孩子心理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兒童在模仿和學習父母行為的時候,可能已經把父母的心理狀況也傳遞給了孩子,包括價值觀、道德觀、是非觀、丑惡觀,不知不覺中都被孩子吸收。甚至于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以較好的態度對待孩子,給孩子更多積極的評價,會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使他們努力去實踐。相反,只能使孩子智力、能力、人格受到不良影響。愛是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陽光和雨露,只有得到充分的愛,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僅是關心和奉獻,親密、融洽的情感交流至關重要!
針對家長普遍存在“有教子之心、無教子之方”問題,不少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熱線或心理咨詢室,青島市市北區計生協會還采取舉辦兒童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編寫科普讀物等形式,幫助兒童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目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
青島市福州路小學時常舉行的由孩子、家長、老師共同參加的獨生子女家庭同樂會,就是很好的“家校合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每次活動都圍繞諸如“我的快樂”、“我的煩惱”之類的主題,讓孩子、家長、老師在歡快的氣氛中,平等、坦誠、愉快地討論、敘說、交流,相互之間無所顧忌,融為一體,最后由專家及時提供心理疏導與幫助,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許多家長說,通過類似的教育活動,孩子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增強了,性格也變得開朗、自信,與他人的交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兒童心理與生理能否一同健康成長,不僅是個家庭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孩子自身,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