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孩子小,夜晚遺尿沒關系,長大了自然會好。其實這種觀點是錯的。近日記者在香港仁安醫院采訪時,該院微創中心副總監、小兒外科及小兒泌尿科主任楊重光教授指出,有一部分遺尿的孩子長大了可能會好,但相當一部分孩子長大了遺尿現象不僅不會好轉,還會越來越嚴重,必須及時對癥治療。而且,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目前能開展的小兒泌尿科手術時間也越來越早,他認為有的手術在一歲小兒學會走、跳、跑前開展比較宜于方便術后護理,減少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而楊重光教授采用微創技術治療小兒遺尿成功率高達98%。
傳統認識存在三個誤區
楊重光教授開展小兒遺尿研究多年,他介紹,目前在小兒夜遺尿的治療方面國際醫學界制定的標準將傳統的觀念改變了,“這是個革命性的進步。”他指出,“傳統的標準有三個誤區。第一,遺尿的小孩長大了病情就會減輕或好轉,其實不然。相當一部分孩子長大了遺尿現象不僅不會好轉,只會越來越嚴重。第二,以前以為孩子出現遺尿是睡得好,睡得香甜,現在研究發現正好相反,很多這類孩子都是膀胱功能不夠好,因此睡眠時老是受到干擾,深度睡眠的時間不足導致不夠睡。第三,過去對遺尿的處理保守(一般不做處理),順其自然,其實孩子受了很大的委屈。,因為,遺尿是孩子自己無法控制的事,但會受到父母的責備甚至同齡人的恥笑,隨著年齡的增長甚至會帶來心理問題。
手術時機好效果佳
楊重光教授介紹,研究發現這種病與遺傳無關,很多人是先天的。只要確診了就可以對癥下藥或進行相關的微創手術治療,每一個病因明確的病例都可以治好。”他認為,微創手術時機掌握得好療效更佳。一些泌尿外科手術因在盆腔底部,此處生理結構比較錯綜復雜,即使開刀也可能看不清楚,但用微創的話可將局部放大18到20倍,看得清楚,手術效果會更好,另外小兒泌尿有很多種病(比如上下尿路手術)用傳統開刀方法不可能同時處理,用內鏡則因創傷小出血少而可同時處理。楊教授說,尿道下裂手術病人由于幼兒術后護理是關鍵,該院因技術成熟一般選擇幼兒6-9個月擇期手術,因為此時幼兒尚不會跑、走,術后包扎護理方便,也可減少因此帶來的感染或并發癥的發生。
專家介紹,一般輕癥夜遺尿(指一個月偶然發生一次)這種情況大了就會好,不需要治療;而嚴重的(指一晚遺尿1至2次或是晚晚都發生遺尿,甚至一晚多達3至4次),百分百有病理原因,找到原因后可對癥治療。
-名詞解釋:何為小兒夜遺尿?
“尿床”或俗稱“瀨尿”,醫學上稱之為“夜遺尿”,五歲以上兒童若每月晚上尿床多于兩次,便算患上夜遺尿,若每周超過三四次,病情便算嚴重。一般來說,五至六歲以后仍有尿床問題者,應及早求醫,以免對小孩及其家庭帶來嚴重的困擾。
當家長與小孩因尿床而感到焦慮及困擾時,應找專業人士傾訴,經醫生診斷及排除其他可引致繼發性夜遺尿的原因后,醫生會與小朋友及家長一起商討出一個適當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