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縮是每位孕婦辨別胎兒狀況的重要指標,但許多準媽媽對于宮縮所傳遞的訊息,仍是一知半解。本文將針對宮縮狀況一一解碼,讓準媽媽們能安心度過孕期,快樂迎接寶寶的到來!
Q 1:何謂宮縮?
Ans:子宮出現收縮現象就叫宮縮。從懷孕開始,子宮會自然出現零星且不規則的收縮;這種宮縮通常強度不強,孕婦也不會感到疼痛及造成子宮頸變化。在醫學上稱這種收縮,叫做「Braxton Hicks收縮」。
「Braxton Hicks收縮」通常會一直持續到孕期最后一個月,才變得比較不頻繁。但到懷孕最后1、2周時又轉變為頻繁,甚至10~20分鐘就收縮一次,部分還呈現規律性。到了懷孕最后期,這種收縮還會令孕婦感到很不舒服,稱為「假性陣痛」。這時候的宮縮,很難與進入待產的真正陣痛區分,有時候必須到醫院檢查與進一步觀察才能知道。
何謂早產陣痛?
Ans:一般要定義「早產陣痛」,必須符合下列要素:
(1)要有規律的收縮
(2)要合并內診檢查子宮頸的變化。
Q 2:何謂早產陣痛?
Ans:一般要定義「早產陣痛」,必須符合下列要素:
(1)要有規律的收縮
(2)要合并內診檢查子宮頸的變化。
也就是說在懷孕20~37周時,子宮收縮頻率每20分鐘4次以上,或一小時8次以上,并由同一檢查者認定子宮頸有進行性變化〈變軟或80%以上的變薄〉,或產婦之子宮頸于初次檢查時已有1公分以上之擴張,即定義為早產陣痛。
Q 3:早產宮縮特征?
Ans:若子宮收縮頻度雖有增加,但未達上述標準者,則稱為「早產宮縮」。
一般不收縮時的子宮壓力大約是10mmHg,當子宮收縮壓力增加到大于25 mmHg 的時候,孕婦才會開始感覺到酸痛的滋味。這種酸痛,有點類似月經來臨般的腹痛,不止下腹部不舒服,還會痛到腹股溝甚至有持續性下背酸痛;嚴重的還會伴隨陰道分泌物增加及陰道出血。而當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情況時,就要盡速就診。
Q 4:引發宮縮的外力因素?
Ans:除了生理上自發性的宮縮之外,有些外力狀況也會引發宮縮。
1.跌倒─腹部不慎受到撞擊時,不但會壓迫到子宮內的胎兒,也會因疼痛、驚嚇導致子宮內血液供給變少,嚴重的撞擊甚至還會造成胎盤早期剝離,危及媽媽與胎兒的生命。
2.提搬重物─拿重物或搬運物品時,會在腰及下腹部用力,引起腹部的壓迫及
子宮的充血,所以會有流產、早產的危險。若是不得已的情況〈如抱小孩〉,最好先蹲下彎腰,抱緊孩子或物品后,再站起舉腰。
3.常見的病因─子宮感染或子宮外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陰道炎。胎盤異常、子宮異常或是子宮過大等,例如多胞胎懷孕、葡萄胎。
4.緊張、過度疲勞─臨床的觀察,孕婦長期處于過度緊張與疲勞的環境下也較容易出現頻密的宮縮
5.屈著身體或采壓迫腹部的姿勢─懷孕時由于重心前傾,因此有許多準媽媽會不自覺地彎腰駝背,但這樣的姿勢容易造成骨盤塌陷,胎兒位置也無法保持在正確的胎位。此外,彎腰動作也會加重身體負擔,造成背脊及腰椎疼痛感。
6.進行和非懷孕時同樣的性生活─懷孕時雖然可維持性生活,但劇烈的性交動作及射精,容易引發子宮收縮,男上女下的姿勢也會壓迫腹中胎兒。此外,懷孕前三個月和最后一個月,是胚胎著床發育和即將臨盆的敏感時期,最好能節制或避免性生活。
7.身體處于長期的搖晃狀態、從事激烈的運動─由于劇烈運動時,常會不自覺使用到腰、腹部力量,或是時間太長而造成過度疲勞;所以,若要長時間的搭乘交通工具,最好先征詢醫師建議,以免發生意外。
8.冷水浴─突然的溫度改變,會使通過身體的血流變少,對于需要溫暖的子宮環境會有不當刺激,進而造成收縮發生。
Q 5:發生宮縮時處理應變原則?
Ans:當有宮縮時,宜立即臥床休息(左側臥),并計算一小時內宮縮次數,注意有無早產癥狀,并且隨時觀察胎動。若感覺胎動減少時,先進食或以手搖晃腹部測試觀察;若確定有早產癥狀或胎動減少情形,則應到醫院求診。
而判別早產癥狀如下:
1.子宮規則收縮陣痛,至少10分鐘有一次,且持續30秒以上。
2.陰道出血或破水。
3.下腹痛或下背痛、一陣陣腰酸感、便意感、下墜感。
Q 6:超過預產期時,刺激宮縮的方法?
Ans:宜鼓勵孕婦多散散步,多走動走動,持續做懷孕期間常做的孕婦健康操,以培養生產時所需之體力。原則上耐心等待產痛自然發生。
坊間雖有一些偏方,例如,吸吮乳頭〈誘發腦下垂體刺激催產素分泌〉、射精〈精液中含有前列腺素,會引發子宮收縮〉等……,但因這些方式皆隱含潛藏危險,因此醫師并不鼓勵用奇特的方法來刺激子宮引發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