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健美明星們的照片,健美愛好者贊嘆之余常有一些困惑:這么完美的塊形是怎樣練出來的?他們的訓練計劃和練習動作并無特別之處呀,難道有什么訣竅?是的,他們確有訣竅,那就是動作的技術細節。
在胸部訓練中,中縫部位可謂“難中之難”。健美明星們胸肌中縫兩側的厚度與整個胸肌相一致,中縫窄而又窄,宛如一線。而練了多年的人整個胸肌往往是越向中間肌肉越薄弱,與兩側的發達程度毫不相符。同樣做飛鳥動作,為什么效果相差竟如此之大?原因就在技術細節上。這里奉獻給大家的是關于技術細節的系列文章,本文先從飛鳥動作的細節談起。
一、仰臥啞鈴飛鳥
仰臥窄凳(寬20~25厘米)上,雙手持鈴,小臂與大臂呈135度左右的夾角,動作過程中不要為了助力而勾起頸部使頭離開凳面。
下放啞鈴時注意力集中在胸縫處,靠胸肌的張力控制住啞鈴緩慢下放,同時充分吸氣、挺胸,幅度要完全到位。上舉時要靠胸肌的收縮帶動雙臂向上環抱,直至啞鈴相觸,這樣可避免肩背 過分參與用力。為了使動作更加準確,可想像去抱一個大的啤酒桶,職業明星麥爾文·安東尼在做此動作時就不斷在心里念叨著“抱住它!抱住它!”
該動作除了小臂與大臂之間保持135度的夾角外,整個臂形應撐圓,手腕略內收,形若環抱。如果僅以手臂緊張僵硬地勾住啞鈴,發力就很容易以肩部為起動點,雖然看起來是在努力做飛鳥動作,其實是“貌合神離’,主要鍛煉的是肩部三角肌前束,對胸肌中縫部的作用很小。
為了充分牽拉胸肌纖維,采用的重量也要適度,以8~15次/組為宜。第一組應為15次左右,然后做3組10~12次,最后一組可降至8次,一共完成5組左右。飛鳥練習有別于臥推,臥推可在多組訓練后將次數降至1~3次,效果仍很好。飛鳥則需要以一定的次數來累積刺激中縫肌肉,過重的負荷既影響動作幅度、拉伸的效果,又容易對肩肘部造成傷害(6次以內職業運動員也很少采用,而且支撐困難,有一定的危險)。
訓練中有人喜歡勾住頸部,將頭抬離凳面助力。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抬頭必然窩肩做動作,不利于充分吸氣、挺胸。窩肩發力主要是肩背部,對胸部幾乎沒什么鍛煉作用。為了糾正這一錯誤,可先降低重量,將次數定在12次左右,刻意體驗一下正確的發力方式,待動作定型后再逐漸增重。
二、蝴蝶機夾胸
蝴蝶機夾胸的好處是加在胸肌上的張力恒定,不會因手臂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由于可采取“橋”式動作,并使雙肘相觸,故動作幅度可更大,安全性更好。不僅中下胸縫(平臥啞鈴飛鳥的主要刺激區域),對整個胸縫都有很強的刺激作用,且可通過變換握把形式著重刺激胸縫上部。
正確的動作是:坐于凳上,手握把手,肘彎抵住檔板。如覺坐的位置偏高或偏低,可調節坐凳的高度。動作幅度可通過上面兩側的半月形板的孔位調節。采用“橋”式動作,即只將上背貼在靠板上。打開時充分吸氣、挺胸,雙肩竭力后展,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胸縫。通過控制,使胸部肌肉充分伸展。如對鏡練,應注意觀察胸肌的伸展,這樣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合攏時雙肘檔板應相觸,并略做停頓,進行頂峰收縮1~2秒鐘。這時感覺會更費力,不像啞鈴相觸時更省力。只能通過盡力收緊胸肌,或相距少許距離即分開(不等胳膊與身體平面呈垂直狀態)來彌補張力的流失。次數為8~15次/組,逐降重量做3~5組。
為了更好地刺激上胸縫,可以變換一下握把方式:雙臂如側平舉狀伸直,拳眼向前,以腕部或小臂(以手臂長短定)抵住檔板做夾胸動作。由于雙臂可以交錯,動作幅度也很大。這個動作的特點是通過充分擠壓上胸部,使兩側胸肌“立”起來,這當然是我們非常想要的結果。做3~5組,每組8~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