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電話、電腦、電子郵件、手機、互聯網、MSN、QQ等等各種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和傳播手段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方便,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困擾。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當其中一些信息忽然在我們身邊消失,心里開始覺得焦躁、恐慌,甚至身體出現頭暈、胸悶等癥狀。這種現象在心理學界已經有了一個專有名詞:信息焦慮癥。
電視、電話、電腦、電子郵件、手機、互聯網、MSN、QQ等等各種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和傳播手段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方便,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困擾。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當其中一些信息忽然在我們身邊消失,心里開始覺得焦躁、恐慌,甚至身體出現頭暈、胸悶等癥狀。這種現象在心理學界已經有了一個專有名詞:信息焦慮癥。
都市白領最易受侵擾
在某外企工作的王小姐近日外出休假,手機卻不慎摔壞了,一種不安的情緒便開始困擾著她:客戶資料失去了去哪里找回來?誤了工作怎么辦?老板聯絡不到她會不會很生氣?……越想越急,還沒等到假期結束,王小姐就迫不及待地從度假村出來馬上買了個新手機,并挨個找客戶電話,和每一個人聯系上。
從事新聞工作的劉先生也出現過類似困擾,每天上午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在機器啟動的當兒匆匆刷牙、洗臉、吃早點,當獲得新聞線索后開始尋找相關資料、和編輯溝通、寫稿。每天晚上睡覺前,劉先生總覺得自己的腦袋中裝了太多信息,有時候真想狂吐一番,把那些垃圾信息吐出來,這種情況有時會令他感覺頭暈、胸悶、急躁。
從事咨詢行業的秦經理每天都要瀏覽大量網頁了解信息,然后接觸不同客戶談論種種合作事宜,見面、手機、電話、電子郵件等從不停歇,不僅如此,在面對客戶時還必須打起一百分精神笑臉面對。而等到夜晚回家,老秦發現自己癱倒就睡,根本沒有精力再和妻子女兒多溝通生活,有時候下班回來老秦覺得自己的腦子空蕩蕩的,甚至發狠辭職不干,可當新工作日開始,老秦還是不得不再繼續同樣的工作。
醫學博士李先生認為,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焦慮癥是一種時尚病。而得病者多為這些學歷高、工作壓力大的白領。很多人認為,自己平素就在信息的“風口浪尖”上過活,隨時更新最新信息加以消化利用,是他們工作必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工作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信息轟炸超過承受力
李博士說,白領們這種不斷強迫自己更新知識信息儲備的方式,往往使人腦的“存貯倉庫”難以適應,當新信息進入,已經裝納大量信息的腦子往往來不及騰挪出足夠“空間”再接納新信息,或者不適應新信息的來臨。
專家說,當外界信息的輸入大腦,人體大腦就有高級中樞去綜合、分析和判斷,并進行一番信息加工。人如果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繁雜信息后,來不及分解消化,超出機體的承受力,由此便會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強迫和緊張。這種情緒非常接近精神病學中的焦慮癥狀,所以,這種因工作信息接觸過多引起癥狀的情況被一些人稱為“信息焦慮癥”。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約5%的人會得焦慮癥。從職業來講,記者、廣告員、網絡從業人員等長時間從事心理處于緊張工作狀態的人是“信息焦慮癥”的高發人群。一些被人們稱為“網絡綜合征”、“手機強迫癥”等時代感很強的精神問題,實際上都是過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種焦慮心理反應,也是信息焦慮癥的表現。
光“信息休克”不能治本
離開信息源進行隔離,被稱為是這種焦慮癥的“休克療法”,比如休假等。但秦經理經過嘗試覺得,這種杜絕信息接觸的方法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因為大量的信息不會因為自己的“休克”而停止,而這些信息資源對于工作來說,其重要性相當于空氣和水一樣。秦先生覺得,在信息“休克”的同時,有時候自己的精神也一樣進入“休克”狀態,只是覺得焦慮和恐慌,根本無法得到真正休息和調節。而一些心理學專家也認為,如果想擺脫大量信息對人的折磨,主要還要自己注意身心綜合調整。
一些“過來者”認為,有計劃有規律對自己對身邊信息充分理解,并有節制地消化新的知識和信息,從而進行歸納與分類,加以記憶,要比一味避開信息進行休克有效得多;而另一方面,生活工作都注意緊張與松弛的交替,不使大腦陷入過于疲勞狀態,都對于防止及改善信息焦慮癥有很大的幫助。
記者了解到,就目前醫學界情況看,信息焦慮癥由于表現與精神病學上的焦慮癥狀相似,所以其確診和醫治也以傳統的醫治焦慮癥方法為主,除身體機能發生不適的病人需要藥物治療外,更多的是以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為主。
病癥輕重分級
信息焦慮癥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疾病,但由于近年來發病率增高,越來越多人加大對其關注,而有關研究者也按照其癥狀輕重把疾病分為四級:
一級:信息焦慮。在沒有信息輸入的時間或地點,他們會對著周圍的一個墻壁、一張紙,甚至自己的手掌心發呆,沒準這時候他們正在思考某個游戲的復雜步驟。這時候患者表現為交際能力減弱,脈搏升高,面部肌肉呈紅漲狀態等。
二級:信息恐懼。有的患者在持續24小時以上沒有接受信息的情況下,出現一種恐慌狀態。這時患者往往豎起耳朵,處于戒備狀態,手機上突然閃出的一格訊號、一個八卦新聞,都會讓他感覺到被信息刺激的感覺,此時他的情緒很容易發生劇烈變化。
三級:信息抑郁。當沒有得到相應的信息刺激,或者他對所獲得的信息質量感到失望,患者有時候希望有更大劑量的刺激。如果缺少這種信息來源,患者會表現出情緒上的激烈對抗,變得郁郁寡歡,由于生活規律的紊亂,還會出現腹瀉等腸胃問題。這時,患者容易自我隔離。
四級:信息躁狂。每天接到幾十個乃至上百個電話和信息,讓患者潛意識有一種英雄心態,覺得周圍人誰都不是他的對手,他對人還有點過于傲慢,而這種自我意識很容易在現實世界中觸礁。導致他忽而出現懷才不遇的悲哀、忽然因為自己的英雄情節興致勃勃、忽而出現失敗后灰暗至極的感覺。
三個建議做好自我調節
醫學專家認為,短期的焦慮如同傷風感冒一樣正常,對身心、生活、工作沒有什么大的妨礙,而長期的焦慮,可能使人面容憔悴,體重下降,甚至誘發疾病,以下是專家對信息焦慮者提供的三點自我調節的建議。
第一:養成看報習慣。雖然網絡能夠較快獲得大量信息,但是篩選這些海量信息以得出真正需要的資源,需要一個過程,但有人可能存在投籃心理,無論什么信息都看并統統兜進腦海。所以一旦失去信息來源覺得很不適應。傳統的報刊可能可以避免這個問題,通過報紙編輯的篩選,閱讀可能省心很多,而且還可以看到相關報道的深度分析與評論。
第二、培養多方面的愛好。信息焦慮者也可能往往是過分依賴信息工具且工作認真的人。他們之所以依戀在互聯網等信息來源,是因為他們從中感覺到一些虛幻的快樂,所以如果培養一個別的興趣愛好,如聽音樂、玩樂器等,都可能會轉移自己這種過分的信息依賴。
第三、歸類和放棄。把信息進行良好歸類,及時放棄那些自己并不必需的信息,有利于大腦清理。此外,無論是下班還是休假,當自己處于休息狀態,應該注意調節并盡量徹底放松自己身心,告訴自己“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以此注意自己的身心定期保養。
自測
信息焦慮癥,你有沒有
以下是信息焦慮癥常見的癥狀,對照一下,看看你有幾條:
1。一個小時要檢查五遍以上手機,哪怕去深山老林度假也一樣。當發現沒有人來電或來短信是,有很深的失落感。
2。每天登錄N遍電子郵箱,反復檢查郵件。
3。當因為某種原因不能上網時,整個人極度焦慮難受,恨不得變成超人,飛到外太空去接受網絡的超強吸引。
4。下意識地登錄無聊網站搜索無聊圖片,搞得鼻血噴張也樂此不疲,喜歡享受這類膚淺的快感。
5。總是怕自己跟不上潮流,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搜集一些新近流行的事情。當別人問到某個信息自己不知道時,情緒一下子就跌到谷底。
6。喜歡信息勝過真實的生活以及人際交往。常有一種“萬物皆醒我獨醉”的飄然世外的感覺。
7。最喜歡在BBS上跟貼,以及同人討論無聊的八卦新聞。如果網上沒有新的好玩信息出現,人就呈抑郁狀,半天提不起精神。
8。一天十來個小時地掛在MSN或QQ上,可以同時跟N個人聊天,閑下來一點點都會急得沒法。
9。喜歡被信息淹沒的感覺,玩電腦游戲的時候會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不斷延長游戲時間。但現實生活中有時會覺得自己一團糟。
10。經常容易一會兒自我貶低,一會兒自我吹噓。處世比較極端,不容易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