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氣色真好!”相信如果有人這樣夸贊你一句,一定會越發覺得容光煥發,精神百倍了。氣色究竟代表著什么?僅僅是一個人的精神面貌,還是同時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健康狀態?
中醫認為,人的氣色與臟腑氣血的盛衰有關。氣血是滋養皮膚、使面容保持年輕的重要條件。氣使皮膚瑩潤光滑,血使皮膚顏色紅潤。若氣血充足,則皮膚健美,容顏難老。而氣血虛虧則會顯得面容憔悴、皮膚衰老。“血為氣之母”,氣血不足往往與體內血液不足,或血液運行失常、濡養功能減退有關。
一般人認為,血虛是女性的“專利”,因為月經、流產、分娩,都會使女性大量失血,自然也增加了血虛發生的可能。實際上,男性也有可能發生血虛。成年男性由于工作壓力大、思慮過多導致精神壓力大,再加上生活無規律,或因脾胃虛弱,飲食營養不足,化生血液的功能減退而致血液化生障礙;或因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而致血液耗損,均可導致血虛的出現。現分述如下:
1.失血過多
外傷失血過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證皆可造成血虛。由于出血過多,日久則導致淤血內阻,脈絡不通,從而影響新血的生成,繼而加重血虛。
2.飲食不節,損傷脾胃
暴飲暴食、饑飽不調、嗜食偏食、營養不良等原因,均可導致脾胃損傷,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氣血來源不足,導致血虛。
3.慢性消耗
勞作過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氣,或大汗、嘔吐下利等耗傷陽氣陰液;勞力過度易耗傷氣血,久之則氣虛血虧;勞心太過,易使陰血暗耗,心血虧虛等,均可導致血虛。
另外,老年人處于衰老時期,臟腑功能退化,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減弱;處于快速生長期的12—18歲的青少年,身體營養需求大,如果不注意營養,也容易發生血虛。
血虛可引發一系列病證,在中醫看來,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
①臟腑失于濡養: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指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干燥,頭發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②血不載氣: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賴血以附,血載氣以行。血虛,氣則沒有了依附,因而氣虛,故血虛常伴隨氣虛。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癥狀,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癥狀。
那么,中醫對于調理血虛有什么原則呢?
1.“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在補血時注意補益脾胃,達到健脾生血。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
2.氣可以推動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如氣的功能減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就減退,又因“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虛均伴不同程度的氣虛癥狀,故在補血時不宜單用血藥,而應適當配伍補氣藥,以達到益氣生血之效。
3.血為陰液,易生滋膩,淤阻血脈,而致新血不生,故在補血同時應配伍活血生血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