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聚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春節一過完,兒女們都走了,一些老人由期盼、喜悅再到失落,在短時間內情緒大起大落,很容易造成心理傷害,甚至做出一些令人想不到的事情。
孩子都走了很寂寞
春節長假時,王先生一家三口回老家探望了68歲的母親。
一家團聚,老人特別高興,胃口也好了許多。可令王先生沒想到的是,上周日中午11點半,母親的小保姆給他打來電話說,老人不高興不肯吃午飯,怎么哄也沒用,要叫兒女們都回去。王先生只得再次返回母親家,哄她吃飯,老人才肯把飯吃了。
這種情況幾乎隔段時間就要發生一次,不得已王先生帶著母親到心理診所來看,母親才說出自己的想法:“不知道為什么,孩子沒回來的時候總盼著,干什么都很起勁,但回來吃個飯就走了,有時一個月還見不到一次面。我很想讓他們回家來看看我。”
無獨有偶,居住在鐵路小區的71歲吳依伯這些天也面臨著兒子女兒返程后獨居的現實。他告訴記者,兒子大學畢業后在南京工作,女兒則嫁到了福清,每年春節過后他都要接受從“大喜”到“大悲”的變化。
“雖然他們回來前,我也是一個人生活,但是房子里突然從吵吵嚷嚷變得冷冷清清,讓人很難過。”吳依伯表示,現在兒子、女兒都已經回去工作了,他每天都盼著接到兒子、女兒打來的電話。
專家指導:“空巢”老人易患節后分離焦慮癥
為啥節假日后老人情緒會明顯不佳?詹主任表示,這屬于“節后分離焦慮癥”。這與節后子女相繼離開有關。
節日中老人兒孫繞膝,心情舒暢,即使已患有輕度抑郁癥也會有所緩解;節日過后,兒孫都回了自己家,老人又恢復平時冷清的生活,由于反差較大,抑郁情緒容易加重。
詹主任表示,一方面明知子女有工作不得不離開,一方面又擔心子女離開后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團聚。因此容易沉溺在熱鬧歡樂的春節時光中,若加上體弱多病、缺乏照顧,就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預期擔心”,對很多事情都難以接受。
據統計,許多老年人軀體疾病的發生都與心理因素有關。因此,詹主任提醒:節后老年人的心理調適尤為重要,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調節和控制情緒,避免情緒急劇變化傷心又傷身。
老人很“任性”可能患抑郁癥
“經常都說有些老人就像老小孩,表現出來的行為跟孩子一樣,而且往往在節假日后表現得特別明顯。”詹主任說,有些表現反常的老人可能已患上輕度抑郁癥。
與其他年齡段的抑郁癥患者一樣,老年人患上抑郁癥也會感覺精神差、沒有趣味、食欲降低、失眠或早醒、自責自疚等。但不少老人往往認為是身體變化所引起,意識不到情緒也會引起身體不適。
詹主任表示,老年人的這種情緒急劇變化主要與他們強烈的情感需求有關。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那些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老人,出于對自己身體的擔心,他們覺得與兒女團聚的日子越來越少,需求更加強烈,他們的情緒變化也就更加強烈,不良情緒尤其嚴重,抵抗力隨之減弱,身體疾病也會乘虛而入。
兒女們關心不足也是原因
兒女們開始工作或者成家立業后,對父母的關注自然會變少,尤其是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他們很多都是一年里只有春節這幾天才能和兒女團聚。因此,臨近春節時,他們會把一年的期盼集中在那幾天,等兒女們回來后,滿足天倫之樂。
然而,團聚幾天后,兒女們要回到工作單位,開始自己的生活了。因此,老人的情感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自然會產生不良情緒。
實際上,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物質享受,他們最大的需求就是情感的需求,他們希望兒女陪在身邊,得到更多的愛和關懷,就像歌里唱的,他們只需要兒女“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