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覺得心跳比平常快?”“你是否發現體重在下降?”“你是否經常性地哭或覺得想哭出來?”……昨日,在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四川傷員的愛心病區內,神經內科主任黎紅華和心理醫生嚴華,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心理測評。
根據當天的12份測評結果以及前兩天跟病人、家屬的交流,醫院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最為明顯——昨日接受測評的學生,每個人的心里都余震不斷。在其他醫院,也有部分傷員表現出心理疾患,如中南醫院已發現近20%的傷員需要明確的心理援助。
一言不發,吃得少睡得晚
表現:小林是北川中學初三學生。地震中,她的班主任和許多同學都去世了,姐姐也失蹤。從24日入院至今,她一言不發,躺在床上不停地哭,問她什么只是點頭或搖頭,不看書,似乎對什么都沒有興趣,飯吃得特別少,晚上很晚才睡。
診斷:小林現在非常抑郁,且極力回避地震現實,越是什么都不說,其實越痛苦。心理治療最怕“不說話”,她這種狀態最難干預,所以做心理疏導要堅持三點:一、讓她想哭就哭,不要與她談論任何有關地震的事情,除非她主動說起;二、轉移她的注意力,多問生活(如飯好不好吃、想買什么等),引導她開口并關注她現在的吃、喝、住、行;三、多陪伴她。
夜晚被噩夢驚醒,白天常坐立不安
表現:宇宇是北川小學六年級學生,地震時,他被壓在學校廢墟下,被救出前,他的身邊都是同學的尸體。地震后的前6天,他整夜不睡覺,后來每晚都要被噩夢驚醒幾次,總是大喊:“地震了,快跑!小明(同學的名字),快跑!”白天,他的心情特別煩躁,坐立不安,總想往外跑,飯量比以前明顯下降。
診斷:宇宇目前處于嚴重的恐懼狀態,最需要心理支持。為讓他休息好,必須用藥。此外,要多擁抱他,讓他講出內心的痛苦,建立他的安全感。
每天不停哭訴,內心深感自責
表現:李成是北川中學初二學生,每天不停地哭訴,跟爸爸反復講學校的事情(如同學關系)。他深感自責地說,最好的朋友遞給他的紙條還沒來得及看,就被壓在了廢墟下,永遠都看不到。
診斷:李成的這種表現很好進行干預,因為他不停地說,能有效發泄不良情緒。醫護人員只要認真傾聽就行,握住他的手,多拍他的肩膀安慰他。
父母遇難半月,他還在癡癡地等
表現:“等腿好了,我就回去找我的爸媽。”盡管得知父母在地震當日遭遇了泥石流,北川中學初三學生趙毅仍無法接受父母離去的事實。
地震發生時,一塊重達100噸的水泥橫梁將趙毅的左大腿壓住,他不得不斷腿求生,并在綿陽先后經歷了4次手術。本月以來,他多次輾轉,一直癡癡地等著雙親出現,常在夢中呼喚“爸爸!媽媽!”但住院后話非常少,不愿與人交流。一旦被問及家人,就故作輕松地回答“沒事,沒事。”
診斷:潛意識中,趙毅不愿意承認父母遇難的事實。這種心態會讓他的情緒得不到宣泄,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談話,幫助他正常、舒暢地表達經歷和情緒,隨著時間推移,讓他的心靈重回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