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為時3天、主要面向大學生、以“拒絕婚前性行為”為核心內容的“婚前守貞”培訓課在浙江大學結束。
課上 煙火、噴水壺作道具
“婚前守貞”課程回放:
講師先播放一段視頻,內容是對青年男女關于婚前性行為的訪問,片中人在講述婚前性行為帶來的生理、心理危害后,均表示后悔。
“這是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同學認識到婚前性行為的錯誤。”Jane沈解釋。接下來,講師安排了不少游戲,不時鼓勵學生喊出“我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等口號。
講到迷戀、欲望與真愛的區別時,Jane沈拿出噴水壺往空中噴水,問:“你們能抓住這噴霧嗎?”當學生回答“抓不住”時,她微笑道:“這就是迷戀的感覺。
課后 可選簽“守貞”協議
據介紹,3天的培訓分成7個單元:討論婚前性行為的后果,互動演繹性病傳播、艾滋病的威脅,練習拒絕婚前性行為的技巧,鼓勵有性活動的學生做出新選擇等。“課程結束后,自愿婚前守貞的同學可以領取"婚前守貞"協議書,簽字后挑選一位成年人保管,”李天國表示,“但我們不給學生任何壓力,只是將正確的價值觀告訴他們,最終的選擇權在他們自己。”
聽課的一對大三情侶表示,他們不會去領取協議書,因為“它的形式意義大于實際意義”,“來聽課是因為好奇,我們應該不會嘗試婚前性行為,但在朋友中這種現象非常普遍。”
激辯
“婚前守貞”課是思想上的倒退?
該項目參與人陳安娜指出:“現在青少年從網絡、媒體獲取錯誤性信息的可能性很大,我們就是告知其真實信息,而選擇權在他們自己。“"婚前守貞"是唯一能避免懷孕、傳染性病100%有效的方法,”陳安娜說,“協會有份報告指出,在生理、心理方面,19歲開始有性生活的女性比23歲才有的都有不足。”
浙江省性學會副會長、浙一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許毅則表達了不同看法:“"婚前守貞"其實是思想上的倒退。”他認為,重點不在于性行為發生在婚前還是婚后,而是是否在正確愛情觀的前提下,與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情況下進行,“我們要對學生強調如何尊重人,不是一味拒絕婚前性行為。”同時,將婚前性行為與艾滋病、性病聯系起來過于牽強,甚至可能人為地導致對艾滋病的恐慌,“大部分大學生發生婚前性行為是雙方自愿的,也不會經常性更換性伴侶,與艾滋病沒有必然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