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作用在任何年齡人群中都會存在,譬如,大家都說某種東西好,在大家的暗示下,自己覺得好,這就是俗話說的“精神作用”。所以在某種特殊的場合,在成人中也可以發生。
“心理暗示”的一個重要機制就是循環反應。就是說,別人的情緒和行為會引起自己產生同樣的情緒和行為;反之,自己的情緒、行為也會增加別人情緒、行為反應的強度。
據有關記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兵營中處于恐慌、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曾誘發了“癔病集體發作”事件。據報導,在一些大型建筑工地,集體民工中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那是在極度疲勞的情況下誘發的。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接受“心理暗示”或“心理感染”。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4種情況最容易感染:
1.在高度心理相融洽的群體中,情緒和行為的擴散顯得更快些。
2.獨立性不強的人,如學生、婦女,特別是集體宿舍的學生,最容易受心理感染。
3.緊張、恐懼的情景會使群體成員易于接受暗示。
4.外向性格的人比內向性格的人接受感染的速度更快。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心理暗示”如運用得當,會激發人的力量,變成強大的動力。而醫學家則提醒,在某些疾病,如癔病或癔病集體發作時要特別引起注意,在一些突發性群體事件中,由于得到心理暗示,會使人產生錯覺,無病也會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