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網絡搜索,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百度、Google,但事實上,目前網絡上最具威力的搜索力量不是它們,而是匯集億萬網民力量的重量級武器“人肉搜索”。“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句話如今可能要因為人肉搜索而改變。人肉搜索就好比一張“網絡通緝令”,任何違背網民意愿的事件和人物都有可能成為無數網友的合力追緝對象,直至被搜索者的姓名、照片、手機、家庭住址、工作單位、配偶和子女等等相關信息逐一曝光,讓地球人都知道。
“虐貓”事件是人肉搜索發展史上最早引人關注的大事件。之后的人肉搜索案例集中出現:“銅須門”事件、“很黃很暴力” 事件 、“姜巖自殺”事件、“Die豹休學”事件等等,最近最有影響的自然當屬沸沸揚揚的“周老虎”事件。
客觀地說,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正義感讓網友們發起了人肉搜索。比如,“周老虎”事件之所以成為一次人肉搜索的總動員,就是因為它挑戰了社會的公信力。四川大地震期間,多家大型網站推出的地震尋親板塊,則使人肉搜索彰顯人性光輝。但長久以來,人肉搜索并沒有太好的名聲,人們對它的詬病大多集中在其侵犯當事人名譽權和隱私權的客觀事實,及充盈其間的怒氣、戾氣和霸道,這些對當事人名譽和心理的傷害,在客觀上形成了“網絡暴力”。
該如何看待人肉搜索身上呈現的善惡雙重品格?健康863心理網的筱丹老師認為,人肉搜索是互聯網時代復雜社會心理的網絡鏡像,它的民間立場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大眾的心聲。我們可以從中傾聽到這個時代的脈搏,觸碰到社會轉型期社會心理的脈動。
首先,公眾先天的道德愿望和后天的窺視欲是人肉搜索的社會心理基礎。人肉搜索的對象通常是與社會公義相悖的人物或事件,違背主流的道德規范,心生憤懣的網民希望通過人肉搜索的方式,聚集強大的輿論壓力和情緒能量,在虛擬網絡上對當事者進行道德審判,以維系法律之外的一種道德秩序。網絡環境的隱匿性,讓他們盡情釋放對現實社會中某些陰暗面的不滿和張揚維護道義的快意。除此之外,對熱點事件和人物,大多數人都希望了解更多的細節,其間的歡娛與嘲諷也提高了人們對人肉搜索的傳播、參與和關注。
但網民這種自發的力量在缺乏善意的基礎上,在形式和細節上也有諸多缺失,很難把握好公平的界線,容易激發盲目煽惑、語言暴力等從眾心理,出現矯枉過正,甚至造成“誤傷”,從而導致對譴責對象的網絡暴力。而當人肉搜索從網絡輿論演變成現實“追殺”,這種強權表達,更是不但違背了維護道義的本意,也已觸犯了法律。作為法治社會的一員,我們應有的共識應是在表達自己道德觀時尊重他人的權利,否則,人人都可能面臨道德名義下的道德傷害。
人肉搜索如何發揮正面作用,“周老虎”事件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在8個多月的時間里,網友拿出實證精神與紙老虎斗爭,通過搜尋與拼裝,交叉與驗證,不斷抽絲剝繭,一步步揭開真相。網民的務實理性讓我們看到人肉搜索的成長契機,也看到了公民參與公共治理的實質進步。時代的進步總在悄然中發生,勇于探索、矯正和發展公民的獨立精神與自由思想,將推動社會最終走向開闊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