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家阿龍森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演講會上,有四位選手,兩位才能出眾,而且幾乎不相上下,另兩位才能平庸。才能出眾的選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飲料,而才能平庸的選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飲料。
如果是你,你會喜歡哪個人呢?實驗結果表明:才能出眾而犯過小錯誤的人最受歡迎,才能平庸而犯同樣錯誤的人最缺乏吸引力。這一實驗向人們揭示了一個道理:白璧微瑕比潔白無瑕更令人喜愛。小小的錯誤會使有才能的人魅力更增加一層。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犯錯誤效應”。
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追求完美的傾向,追求完美的人往往理想遠大,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多了幾分耕耘,當然也會多幾分收獲。但是,為什么像上面實驗中那位才能出眾并沒有犯錯的演講選手卻沒有得到他人的肯定呢?
通常完美主義者不僅僅是針對自己,同時也會把對自己的那些要求,諸如精力充沛、追求細節、不斷付出等強加在別人的身上,會給人以一種無形的壓力,會讓人覺得跟他在一起不能犯一丁點小的錯誤,因為他是如此的完美。完美主義者不允許自己犯錯誤,也不能容忍別人犯錯誤。這種類型的人常常會讓人誤以為是那種不懂得贊美和欣賞、不容許自己和同伴失敗、不理解他人的人,跟他在一起的人會感到無奈、沮喪、不知所措,還有深深被束縛感和逃離感。
肯尼迪是深受美國公眾喜愛的總統。然而,肯尼迪并非是一位完美的人,他曾經試圖在豬灣(地名)入侵古巴,結果遭到慘敗。但“豬灣慘敗”非但沒有降低肯尼迪的個人聲譽,反而讓他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真實。在犯錯誤后他又承認了自己的失誤,使總統與公眾拉近了距離。
犯錯誤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嬰兒摔第一個跟頭就放棄努力的話,他永遠都無法學會走路。一個人只有充分展示自己人格真實的一面時,才能彰顯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