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從上個月開始就感覺全身難受,心口悶、胃脹,一個月下來,體重就降了5公斤多。病痛害得她整晚失眠,黑眼圈濃得像故意畫上去似的。而更令她痛苦的是,她幾乎走遍了所有的醫院,做了各種各樣的檢查,結果醫生告訴她的結果是:身體完全沒問題。
張女士和她的家人都想不通,沒有病怎么會感覺全身都難受呢?最后,聽從一位醫生的指引,張女士來到了心理科。經過檢測,張女士患上了抑郁癥。
查不出病因或有“心病”
張女士的情況在遼寧省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何茹看來并不新奇。何主任介紹,由于對心理疾病的認知不足,很多患者都會把心理疾病與其他疾病相混淆,往往是查遍了所有科室之后,才轉到心理科,發現自己實際患上的疾病屬于抑郁癥。
何茹介紹,任何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程度不同的抑郁或擔憂情緒。學生具有升學壓力,年輕人會有工作壓力,老年人會受到寂寞的困擾,再加上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于是某些人長時間地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曠日持久,引起的一種機體功能失調。這種情況殃及日常社會或生理功能才算病態,影響了人們的心境或精神狀態、身體功能和行為,從而形成抑郁障礙。
加強抑郁癥辨識度
心理學上認為,當一個人出現情緒低落,感到疲乏、睡眠不好,無法高興起來等癥狀超過兩周,則可認為這個人患有抑郁癥。因此,何茹主任提倡,要號召整個社會提高對抑郁癥的認知,還要加強其他專業的醫生對抑郁癥的分辨度,不僅可以避免病人少花冤枉錢,還可以盡早減輕病人的痛苦。
何主任告訴記者,與大多數人理解的、治療抑郁癥主要通過心理干預等傳統辦法治療不同,抑郁癥目前可以通過儀器和藥物進行治療,醫生可以通過腦功能分析儀檢測出患者神經性質紊亂的程度,再以藥物配合治療。
抑郁癥患者應及時就醫
何主任說,抑郁癥患者本人不應該放棄生存的信心,家屬也應該理智地對待,不失時機地請專科醫生診治,不要再在其他臨床科輾轉不已,拒絕心理科醫生的幫助。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通過個人自身的治療將抑郁癥治愈的例子,但何茹主任并不建議抑郁癥患者都采取這種方式,因為每個人在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事情是無法估計的,一旦患者無法適應一些意外的刺激,很可能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對治療并沒有益處。
據何主任介紹,近幾年來,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人們對抑郁癥的認識已經逐年在上升,特別是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他們一旦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發生改變,就會及時到醫院來尋求幫助,這代表著社會的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