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媽媽總喜歡什么都給我安排好:衣服應該這么穿,出去玩應該帶什么吃的,每天應該幾點睡覺……總之我做的好象都不對,要是沒有按她的做,她就會很生氣”,12歲的劉東怎么都想不明白媽媽為什么老愛給自己做決定,并且一切還得按照她的意思去做。
媽媽喜歡給孩子安排一切,初衷是希望通過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讓孩子少走彎路。其實這是一種保護心理使然。她們覺得,在她們眼里,孩子總是弱小的,而自己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可以幫助他們。
不過,強行給孩子安排一切,其實是媽媽從一種保護角色演變為了領導角色,從而會不自覺地扮演領導者,認為孩子凡事都該聽自己的。另外,這也和傳統民族心理有關。在中國幾千年的儒家傳統文化中,家長始終是排在孩子前面的,盡管這種文化已經受到了沖擊,但在親子交流中短時期內還會存在。所以媽媽會以為自己給孩子安排是理所當然的,孩子也應該聽從家長的。
當然,媽媽給孩子安排一切也有一定好處,畢竟她們比孩子閱歷豐富,可以間接減少孩子在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但孩子所獲得知識的途徑是多元的,他們有時更愿意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獲得對事物的看法和處理事情的方法。再加上時代不同,具體情景不同,父母所教給孩子的未必可行。如果一味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會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媽媽的指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這種指導應該建立在良好的親子溝通基礎上,而不是像領導那樣居高臨下,事事都是我對你錯。一旦孩子發現父母的經驗有紕漏,就會口服心不服。領導型的媽媽要放下姿態,平等地、友好地和孩子對話,告訴孩子自己當時在那種情況下采取此種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現在拿出來和你分享。另外,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媽媽也可以適當地談一下自己的失敗教訓,不要怕丟面子,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可以信任的。畢竟信任才是親子溝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