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貞不是我們“獻出”的一件禮物,而是我們自尊與身體的完整一致,我們選擇的自由。只有當女人真正了解和尊重自己的身體,只有當男人真正懂得貞潔存于內心,處女膜幽靈才不會成為心靈的桎梏。
處女膜為何而生?
我們的身體,每一部分都是上帝的精心杰作,其構造功能總是無與倫比的精密和巧妙。那么,處女膜有什么功能?為什么沒有“處男膜”?難道真的是上帝以此要求女性的貞潔嗎?
人類學家經過多年研究,提出了兩種理論:
保護學說:少女的陰道壁比較薄,卵巢發育尚未成熟,處女膜對阻擋病菌入侵,保護內生殖系統、維護生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性選擇說:處女膜的功能在于選擇男性中的強者,使優良的精子進入陰道受孕,具有重要的進化意義。在遠古洪荒年代,人類性結合的隨意性很大,而處女膜的存在,可以防止性功能低下的男人對女性的侵占。性功能與體力之間有一定的關聯,體力弱者性功能通常也比較低下。處女膜形成一道檢驗關卡,破“關”者入,才可以給后代留下自己的基因。
處女膜的三個變化階段
處女膜在女人一生中經歷三個階段的變化:
少女時代:
處女膜覆蓋在陰道近外口處,大約1~2毫米厚,中間有一個小孔,叫“處女膜孔”, 直徑約為1厘米,通常為圓形、橢圓形或鋸齒形;有的呈半月形,膜孔偏于一側;有的為隔形孔,有兩個小孔作上下或左右并列;有的有很多分散的小孔,就像篩子。
月經時,經血通過這個小孔排出體外。如果膜上沒有小孔,則每月的經血被阻擋,在陰道積聚,并向上擴展到子宮腔和輸卵管,甚至流入腹腔中,造成輸卵管破損,腸管粘連,腹腔感染,醫學上稱作“處女膜閉鎖”,必須施行婦科手術。
在我們青春期前,由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少,陰道粘膜薄、皺壁少、酸度低、抵抗力弱,處女膜具有阻攔細菌入侵陰道的作用。青春期以后,隨著卵巢的發育,體內雌激素增多,陰道抵抗力加強,處女膜也就失去了作用。
初夜:
初次性交,處女膜被頂破而形成裂口,并造成出血。
由于處女膜形態各異,破裂的程度會有很大差別。有兩個孔的中隔形處女膜出血較多,伴有比較劇烈的疼痛。唇形處女膜則出血很少,幾乎無痛感。較厚且彈性很好的傘形處女膜有可能完全不破裂!
據美國婦科醫師的調查,約有30%的女性在第一次性交時沒有出血。這30%之中包括彈性較強的傘形處女膜,它可能會在多次性交后或在某次比較瘋狂的性愛之旅后才會破裂,但未必出血。還包括極易破裂的多孔篩形處女膜,它可能在初次性交前就已經因各種原因而破裂了。
生育后:
由于胎兒經陰道娩出,處女膜進一步破損。有時僅留下幾個殘存的突起,叫處女膜痕。剖腹產分娩則不會發生這種變化。
處女膜修補術——做?還是不做?
盡管破碎的心無法修補,但破裂的處女膜卻可以。處女膜修補只是一例很簡單的外科小手術:利用殘存的處女膜,進行手術縫合,使它盡量恢復到破裂前的狀態。因外物撞擊、運動撕裂或少數幾次性生活造成的破裂很容易修復。但若經多次性生活,復原比較困難。
處女膜修補術百分之百是處女膜文化的產物。在17、18世紀的歐洲,女人一律貼上兩類標簽:“淑女”或“妓女”。區別也很簡單:初婚前處女膜是否完整。那時醫學沒有現在這樣進步,但女人們同樣有辦法,比如新婚之夜藏一個雞心上陣。
經過多年性解放運動,處女膜意識早已淡化以至幾乎無形。現代女性更關心的是:什么時候開始,和什么人開始。歐美的性整容科學比國內發達許多,但并沒有處女膜整形一項。
也許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童貞“這個概念:童貞不是我們能“失去”或“獻給”某人的東西,不是那一層膜或幾滴血,而是意味著我們的自尊和身體的完整,我們選擇的自由。當從這種自尊的感情出發,進行嚴肅而慎重的選擇時,對每一個新的戀人,甚至和同一個戀人,在生活的每個新的時期,我們都是童貞者。
也許只有當女人們真正認識了自己的身體,當男人們真正懂得貞潔存于內心中而不是那層薄薄的膜上的時候,我們才能擺脫處女膜幽靈對心靈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