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系。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也是一種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征。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復發或加劇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
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 近年來,濕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制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系。
濕疹除內服用藥(食)外,同時配合外治法,療效會更好。
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適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每日數次,用油涂患處 。
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 黃呈焦糊狀即可,取油頻涂患處。
烏賊骨適量研細粉,散敷濕疹處,每日數次,適用于有滲出者。
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輕粉3克。將文蛤打成細塊,炒至金黃,入川椒同炒至 黑色,以起煙為度,入密封罐內封存。第二日加入輕粉,共研細末。香油調搽。
包云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勻,麻油拌成糊狀,攤于紗布上卷成如指頭粗條 ,用線扎緊,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點一頭,下用粗碗接著。布灰陸續剪去,取所 滴藥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
土豆洗凈,切碎搗爛,敷患處,用紗布包扎,每晝夜換藥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