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唐明皇和楊貴妃極喜愛桃花,在禁苑中種桃花千株,有一御醫見此情景,毛遂自薦,薈萃了歷代宮廷美容術中使肌膚美白、紅潤之養顏秘方與桃花配伍,楊貴妃久服后,肌膚始終白皙如初,立即重賞這個御醫。
名醫后人破譯了此方,并經生物技術從十余種名貴中藥中提煉氨基酸、膠原蛋白、美白因子 WND,其中桃仁、紅花、丹參、蘆薈、當歸、決明子、杏仁、珍珠粉等中藥成分更加充分發揮了“全面美容”的功效,排毒、滋養、調理同時進行。唐代初期張文仲、許仁則等當時宮廷御醫和名醫的大量養生保健護膚方法,許多古代珍貴的宮廷醫藥文獻和方劑得以保存下來。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穩定、經濟最繁榮的時期。洗面、化妝等美容方法也有了相當大的發展,美容之風更是盛行。杜甫的臘日詩中說:“口脂面藥隨恩澤”,說的是當時涂唇的口脂。美容的面藥等美容用品已經作為皇帝恩賜的常用之品,賞賜給嬪妃、臣下,以示皇恩浩蕩。據史書記載,武則天57歲時,仍然有年輕時的容貌,世人認為這與她用香湯沐浴、 藥粉洗面、油脂、香粉等宮廷秘方涂面是分不開的,證明中藥美容方法是具有獨特的功效。
元代《御藥院方》中記載的美容系列方法——宮廷美容三聯方。宮廷美容單聯方是由楮實散和桃仁膏以及雨屑膏三方組成。第一方用于洗臉,第二方在洗臉之后敷面,第三方在第二方用后涂于面上。因三個方子連續使用,有如當今的洗面奶、營養面膜、護膚液等系列美容化妝品的聯合使用方法。所以稱之為美容三聯方。
相傳,武則天曾煉益母草澤面,皮膚細嫩滋潤,到了80多歲,仍保持美麗的容貌。她的女兒太平公主曾用桃花粉與烏雞血調和敷面,其面色紅潤、皮膚光滑。在民間,人們還把美容藥品制成面脂,在喜慶佳節相互饋贈。與面脂同樣受到青睞的首推面膜。唐代著名歌妓龐三娘常用薄紗貼面,再將云母等中草藥、細粉和蜜拌勻涂于面上,稱為“嫩面”。唐代宮廷中使用的面膜為名貴中草藥提煉而成,其中有珍珠、白玉、人參等,將其研制成粉,并配以上等藕粉一起調和。這類面膜不但可以使皮膚白嫩光澤而富有彈性,還可以將毛孔深處的污垢及壞死細胞清除。
根據古代宮廷御方的記載,慈禧太后五十三歲時,有一天驚覺自己臉色暗沉、睡不好,且臉上出現許多黑斑,平時愛美的她立刻命令御醫設法改善,于是御醫用[玉容散]來幫慈禧太后治療顏面的黑斑、粗糙及保持美白。玉容散的組成包含白牽牛、白蘞、白細辛、甘松、白芨、白蓮蕊、白茯苓、白芷、白術、白僵蠶、白附子、白扁豆、白丁香各一兩,荊芥、獨活、羌活、檀香、防風各五錢,珍珠二分,一起研磨成很細的粉末,比較大的中藥房都可以買到這一個方子,再加上綠豆粉一兩混合均勻。以其成分看來,具有溫經、驅風、活絡經脈、美白去粉刺、促進臉部血液循環及抗氧化等作用。
應該指出我國宮廷醫學和宮廷美容術對中醫美容技術的發展有直接影響。由于宮廷醫學的服務對象是帝王和后妃,平時養尊處優,稍有不適,就會小題大做,治療以調理為主,很少需要猛烈的藥物攻伐。所以宮廷醫學重視預防和日常食療保健,治病立法穩妥平和,處方用藥多采用輕靈平穩口感好的藥物,劑型安全,精工細作。這些對豐富中醫保健養生和美容技術有十分重要的貢獻。《清宮醫案》中有關的記載十分豐富。我們現在發現的古代美容美體方劑和技術,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宮廷。
現代中草藥化妝品美容的應用與發展
早在2000年前《神農本草經》對中草藥美容護膚的作用就有了明確的解釋。據史料記載,隋朝還曾出現中藥化妝品專著《妝臺示》,歷代的美容配方多達千余種。可見,我國早在古代就已將中草藥應用于化妝品中。而如今,許多化妝品企業利用現代科技將傳統中草藥成分融入現代化妝品產品。中草藥的應用已經不僅僅限于醫藥領域,中藥產品也不僅僅是藥物,而是延伸到美容護膚的化妝品當中。自有品牌逐漸比肩世界名牌(如廣東雅娜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草藥御方“馥珮”系列化妝品),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草藥” 化妝品熱潮。
在當今日化領域,將中草藥化妝品開發列為重點,國內外化妝品企業在中草藥化妝品開發上的頻頻發力,說明目前人們對護膚品的需求從功效性轉向了高效與安全兼顧的階段。目前國內化妝品市場已有數百種中草藥化妝品應市,消費者對祛斑、去皮膚色素等方面的產品需求,基本傾向選擇含中草藥添加劑或由天然原料制成的產品。
中醫美容技術是我國美容業發展的突出特色和優勢,也是我國美容化妝品行業在國際上有后來居上趨勢的原因所在。中草藥化妝品是我國中醫美容獨有的治療方法。其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的優勢,為世界所矚目。目前我國衛生部已經批準的特殊用途化妝品中,大多數含有中藥成分,涉及的功能有脫毛、祛斑、防曬、美乳等。中藥化妝品出現了一些風靡全球的系列產品,涌現出一批著名中醫美容專家和民族品牌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