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隨著年齡的增長,由于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人們總是有意或無意地把“中年”和“開始衰弱”劃上等號。
據調查,隨著年齡的增長,由于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人們總是有意或無意地把“中年”和“開始衰弱”劃上等號。再加上滿世界的廣告都在宣傳“十男九虛”、“疲勞就是腎虛”、“腎虛就要補腎”,使得不少疲于生計的中年人總覺得自己“虛”。為了獲得心理安慰,不少人去買補腎的藥來吃。那么,到了中年就一定得補腎嗎?
“虛”多是心理壓力大造成的
在中醫里,“腎”的概念主要是從生理功能的角度來說的,它涵蓋了人體的生殖、泌尿、神經、骨骼等各個組織、器官,起著為生命活動提供“元氣”、“原動力”的作用。“虛”主要是功能低下、營養缺乏的結果。腎虛會表現出與腎相關的機能減退。比如腦子反應慢、性功能低下、容易骨折、貧血、憋不住尿、腰腿發軟等。這些也都是中年人常見的癥狀。但中年人出現上述癥狀的原因多是因心理壓力過大造成的,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腎虛。因此這些患者是不需補腎治療的。
補腎有很多誤區
有很多人根本沒必要去補腎,疲勞、年齡都不是界定補腎的標準。如果本來不需要補腎的人吃了補腎藥,不但對身體無益,還會破壞人體內各臟器的陰陽平衡,加重病情。因此,有人認為“人到中年脾胃不好也要補腎”的觀點是錯誤的。此外,腎虛也有 “腎陰虛”和“腎陽虛”之分。如果該補“陰虛”的時候補了“陽虛”,反而會使病情加重。
注意保護腎氣
保護腎氣的要領有3點:首先,適宜的運動能改善體質,強壯筋骨,從而使腎氣得到鞏固;其次,性生活要適度,不可放縱;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復腎氣的重要保障。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護腎氣,無論吃多少補腎的藥,效果也不會好。中醫常講“藥補不如食補”,我們常吃的食品中就有補腎的功能,比如,豬腰花、牡蠣、核桃。豬腰花和牡蠣含有大量的鋅,對補腎很有好處。當然,如果懷疑自己腎虛,還需要專家的最后確診方能開始藥補,這是最為保險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