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空氣濕度較低,皮膚表面的皮脂、汗液相對減少,容易出現干燥、脫屑、瘙癢,特別是老年人,更為突出。該病與膳食關系非常密切,可根據辨證分型,制訂食療方案。
中醫將皮膚干燥稱為“風瘙癢”。本病發生原因多由于濕熱內蘊、外感風邪、搏于肌膚;或因素體血熱,而生風作癢;或因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所致。本病無原發皮損,僅有皮膚瘙癢,夜間更甚。瘙癢使人煩躁,影響食欲、睡眠。該病與膳食關系非常密切,可根據辨證分型,制訂食療方案。
血熱生風型
凡體質不能耐受而食入酒酪魚腥、溫熱辛辣之食物,則血熱內蘊,熱盛生風,風盛則癢,表現為皮膚干燥瘙癢先限于一處,繼而蔓延到周身,遇熱尤甚,患處肌膚色紅,并有口干、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等癥狀,宜食用清熱涼血、祛風去濕的食物。
薄荷綠豆藕
[原料]:鮮藕300克,綠豆20克,鮮薄荷葉2克。
[制法]:將鮮藕洗凈去皮,綠豆煮爛后裝入藕孔內,將藕煮熟切片裝盤,最后將鮮薄荷葉洗凈切碎,撒在上面,加適量糖、鹽、醋,涼拌后食用。
[特點]:藕性味甘、寒、可清熱涼血,健脾開胃。綠豆甘、涼、可清熱解毒。薄荷辛涼,可清熱解表、祛風止癢。三者相互配合可起到清熱涼血、祛風止癢、健脾潤膚的作用。
銀花茅根薏仁粥
皮膚瘙癢食療讓你不再撓 圖
[原料]:金銀花3克,白茅根15克,薏苡仁200克。
[制法]:先將金銀花、白茅根煎煮20分鐘,去渣留汁,納入生薏苡仁,煮至爛熟成粥后食用。
[特點]:金銀花甘寒,可清熱解毒。白茅根甘、寒,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除濕作用。薏苡仁性味甘、淡、涼,可清熱利尿、健脾除濕,若平日喜食肥甘厚味、辛辣食物的皮膚干燥瘙癢者,宜常食本品,以達清熱祛濕的目的。
氣血虛弱型
患者因表虛不固,而風寒外邪,乘隙而侵入,由于氣血虛弱,內不能疏泄,外不能透達,以致郁于肌膚之間,使皮膚干燥瘙癢,表現為瘙癢不絕,揩之脫屑,每遇風、寒時,病情加重,但無原發皮損。患者面色無華,舌淡苔薄,脈細、弱沉。宜食用祛風散寒、補氣養血之物。
姜芪雞肉絲
[原料]:生姜50克,雞脯肉250克,黃芪50克。
[制法]:將黃芪煮后,去渣留汁,濃縮至50~70毫升,待用。生姜和雞脯肉均切絲,先用溫油煸炒雞脯肉絲,待半熟時加入鹽和姜絲,邊炒邊加入濃縮的黃芪汁,熟后出鍋。
[特點]:黃芪性味甘、微溫,可補氣、升陽、固表,將體內風寒之邪向外托出。雞脯肉甘、溫,滋養氣血,強壯筋骨。生姜辛、溫,可解表散寒,健脾和胃。常食本品,可補養氣血、祛風散寒。
拌肚絲
[原料]:豬肚250克,芥末10克,香菜10克,醬油、鹽、醋適量。
[制法]:將豬肚洗凈,加水煮至爛熟汁盡,放涼后切絲。加入調料和芥末、香菜末拌勻食用。
[特點]:豬肚性味甘溫,補益氣血,強壯脾胃,使皮膚滋潤。芥末辛溫,可散表、里的寒邪。香菜辛溫,可祛風散寒,發汗透疹。三者協同增強補與透的作用,提高機體疏泄功用,將侵入體內的風寒之邪驅逐出去。
除應辨證分型食用藥膳外,在一般情況下,應避免食用海鮮及辛辣厚味之品,如魚、蝦、辣椒、韭菜、蔥、蒜、酒等刺激品。多食清淡之物,如白菜、菠菜、豆腐、藕、土豆等。皮膚十分干燥者,還應多食些滋陰潤肺健脾的食物,如百合,黑、白木耳、海參、木瓜、花生、茄子、糯米、紅棗等,使皮膚潤澤。